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 考察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进行测量,采用问卷调查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有效数据共47872份.结果(1)父母婚姻状况为其他情况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最低(M=688.87),抑郁水平最高(M=18.56).(2)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或其他情况对青少年抑郁均有显著影响(P<0.001),但积极心理品质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3)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氛围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P=0.001).结论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越高的青少年,改善家庭氛围更能够减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概述了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含义和一些重要研究.然后总结了优势效应形成的三种解释理论:熟悉说、内隐积极联想学说和自我参照框架学说.之后,我们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背景 衰弱作为机体脆弱的综合表现,是衰老的主要问题。睡眠障碍影响着50%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影响越严重。但目前衰弱与睡眠问题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探索衰弱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4—6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中1 792例老年人的睡眠和衰弱数据。收集老年人基线资料、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以PSQI量表得分>10分为有睡眠障碍,≤10分为睡眠正常〕、衰弱情况〔采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评价,以FI-LAB<0.1为非衰弱,0.1~0.2为轻微衰弱,>0.2~0.3为轻度衰弱,>0.3~0.4为中度衰弱,>0.4为重度衰弱〕。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BMI、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PSQI量表得分、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情况老年人性别、吸烟情况、自报健康情况、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时,女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1.238,95%CI(1.020,1.503),P<0.05〕,男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0.621,95%CI(0.432,0.894),P<0.05〕,女性老年人重度衰弱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3.755,95%CI(1.188,11.868),P<0.05〕,男性老年人衰弱情况与睡眠情况无关联〔OR=0.291,95%CI(0.030,2.836),P>0.05〕。结论 女性老年人衰弱与睡眠障碍有关联,睡眠障碍高风险女性老年人衰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性别、年龄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方法 2011年4-7月,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VIA-Youth)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全国10个样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重庆、广西、内蒙古、安徽)及1个样本市(石家庄)的70 628名青少年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测量,其中有效数据为47 872份。性别、年龄因素对积极心理品质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为(719.31±84.06)分,抑郁症状得分为(14.64±10.08)分。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s=0.097,P<0.001),而与性别、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026、-0.489,P<0.001)。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反向预测抑郁症状(β=-0.495,P<0.001)。性别对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β=-0.007,P=0.095)。年龄对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β=-0.056,P<0.001)。结论 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其效果在年龄大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背景 抑郁症是青少年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探究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对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者及中国父母如何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如何有效减少抑郁症造成的危害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 2011年4-7月,参考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东部6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及中西部4个(重庆、广西、内蒙古、安徽)共10个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纳入石家庄市1个样本市(主动要求成为课题样本市),然后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91个样本区县,以千分之一的比例抽取中小学生70 628例,调查后经核查47 872份为有效问卷。调查方式包含网络问卷测试和纸版问卷测试,问卷内容包含抑郁症状〔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评价〕、积极心理品质〔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VIA-Youth)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结果 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青少年(P<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青少年(P<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的青少年,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及母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的青少年(P<0.05);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均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青少年,抑郁症状得分低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青少年(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对积极心理品质、抑郁症状得分影响的偏η2分别为0.034、0.010,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两者影响的偏η2分别为0.035、0.010。年龄、积极心理品质、父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有影响(P<0.05)。结论 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其效果在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少年中更为明显,因此可从培养高质量的父母入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研究了丰富化环境的两个因素:物质条件和社会交往条件对大鼠成年后的攻击行为和社会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对于两种指标均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这在行为水平论证了生理学上的一些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对丰富化环境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分离,在实际意义上可以对教育领域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