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为今后该药用于控制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在季节性抗疟控制传染源的用药上,对春季和秋季抗疟的集体服药村庄,一律使用磷酸萘酚喹一天疗法,代替哌喹 防Ⅱ 伯喹两天疗法,从首次服药的第七天起,由卫生院防保人员和村医,每隔七天到各村巡诊,发现“四热”病人采血送检,掌握用药前后的疫情动态。结果 据疫情报告统计,2000年全年“四热”血检率达10%以上,血检阳性率0.62%、居民带虫率0.05%、年带虫发病率(API)1.5‰,与1999年对比,分别下降55.83%、93.93%、33.78%,发病村(队)由1999年的180个减至109个,减少39.44%,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琼中县高疟区居民集体服药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流行效果较为显,值得继续应用作进一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和平地区应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平地区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为在全县推广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疟防措施不变的前提下,仅在季节性抗疟控制传染源的用药上,换用磷酸萘酚喹一天(次)疗法代替喹哌+伯喹+防Ⅱ两天疗法,即5月、8月的春、秋季抗疟,一律使用磷酸萘酚喹一天疗程,从首次服药的第七天起,由卫生院防疫组人员和村医,每隔七天到各村进行巡视,发现“四热”病人及时采血送检,询问服药后的反映情况,并每月通过村医例会,掌握疫情。结果 据疫情报告统计,1999年全年“四热”血检阳性率与1998年同比下降37.90%,发病率同比下降53.52%,2000年1~6月与1999年同比再下降45.45%。其中本地病例下降85.2%,发病村数由16个减少至3个,减少81.25%,且无明显副反应。提示磷酸萘酚喹用于高区控制疟疾流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琼中县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居民微丝蚴率平均为17%。经过大规模查治后,1984年微丝蚴率降至0.01%,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自1989年起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琼中县和平疟疾试点1990~2001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在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疟疾流行区修订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加速控制疟疾。方法:在试点区对疟疾流行病学、病原学、昆虫学以及人群疟防基本知识和个体防护等情况进行连续监测。结果:12年来区内的疟疾发病率从1990年的41.2‰下降至2001年的1.5l‰,居民原虫率从1990年的1.93‰降至2001年的0.73‰,结论:通过加强疟疾经常性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可大量减少实施“两全”措施,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南省居民既往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清IgG抗体,居民问卷调查,并对当地市县级医院近三年收治的脑膜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测人群血清459人份,抗体阳性92人,对人群血清lgG抗体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例可疑症状病人,共有3家医院3年来收治11例脑膜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病人,这11例病人均有接触青蛙、螺蛳史。结论海南省居民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临床医生培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加强琼中县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县2000年24个疟疾联防单位的防保人员及村医(卫生员)对本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和本地上山住宿者,登记造册,采血送检等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流动人口疟疾血检5530人次,阳性178例,阳性率3.22%(178/5530)。其中县内流动人口血检2567人次,阳性54例,阳性率2.10%;省内县外流动人口血检1093人次,阳性41例,阳性率3.75%;省外流动人口血检1870人次,阳性83例,阳性率4.44%。结论:流动人口是当前引发疟疾流行的主要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当今疟疾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分析琼中县2008~2010年的疟疾发病情况,了解感染来源的变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琼中集2008~2010年所有的疟防资料,调查246例疟疾病例的感染情况。结果 2008~2010年共发现246例疟疾病人,村内感染从2008年的18.47%下至2010年的14.28%,结论上山感染所占比例由70.52%上升至71.18%,外出感染所占比例由5.98%上升至14.28%。上山感染高于村内感染,上山人群和外出人群是疟疾感染和发病的主要人群,加强上山人群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是琼中县疟疾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8.
琼中县2002年疟疾疫情漏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的 为了解疟疾疫情的实际情况,正确估算全县疟疾年发病人数,提供疟疾防治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方法,对疟区村民进行走访调查,同时查阅医疗诊所2002年疫情报告资料。结果 调查疟疾流行程度不同的3个乡镇27个自然村652户共3688人,2002年有疟史300人,其中只有26例上报疫情;报告人数明显小于人群实际发展人数,各级各类医疗诊所均有漏报,总漏报率91.33%。结论 疫情报告和疫情管理工作质量不高,漏报单位普遍存在,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