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氧化型脂蛋白作用后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kB、IL-6表达的差异,细胞核转录因子PPARα、PPARγ、NFκB活化程度的不同。方法:超速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血清脂蛋白,体外Cu^ 2介导氧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以及THP-1细胞株培养:免疫组织化学、胞浆抗原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不同类型氧化型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6的表达:氧化型脂蛋白对PPARα、PPARγ、NFκB活化后,核移位率的比较。结果:Lp(a)、LDL、VLDL及HDL在相同氧化条件下,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κB的“核移位”作用及IL-6的表达均有差异,oxLp(a)作用最强ooxLp(a)和oxLDL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NFκB的活化程度大于PPARα和PPARγ,随作用时间而增强。结论:不同类型的氧化型脂蛋白对细胞核转录因子、炎性因子的激活强度各异。氧化型脂蛋白对核转录因子PPARα、PPARγ、NFκB的活化程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国产米力农治疗31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效应,慢难治性及稳定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88.8%及57.0%,副作用小.结果提示国产米力农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一组257例风心病死亡病例,重点对风心病的晚期并发症、预后和死亡原因进行探讨。资料来源我院自1957年至1980年(其间67~70年因资料不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低下伴二尖瓣脱垂临床少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兰某某,男,50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4年,加重伴胸痛全身浮肿3月,于1987年4月25日入院。14年前曾患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Grave's病),两次服用放射性~(131)I治疗病情好转(治疗前后心脏体检无杂音)。后间断服用他巴唑、甲亢平治疗至2年前停药。体检:面微黄,面及双眼睑浮肿,两眼球突出,眼征(+),双侧甲状腺轻度肿大,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在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5cm,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S_3及SmⅡ级,传导广泛。肝肋下4cm,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ng II受体拮抗剂Losatan对EH患者的降压效应及血浆RAAS的影响,方法:1-3级高血压病患者65例,给予Losartan 50mg/d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并分别于治疗前,1周,8周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RA,Ang II,Ald活性。结果:(1)Losartan对1-3级高血压患者SBP,DBP均有下降作用,降压同时心率不增快。(2)Losartan治疗1周时血浆PRA,Ang I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Ald则较治疗前降低(P<0.05),8周时PRA,Ang II轻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ld则较1周时有进一步下降,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1)Losartan 50mg/d能有效降低不同程度的SBP,DBP,降压同时心率无反射性增加。(2)长期服用Losartan不会引起血浆PRA,AngII持久异常增高,而Ald还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拮抗剂Losartan(商品名科素亚———Cozaar)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和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6 5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Losartan 5 0mg/d治疗 8wk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6 0例作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测定 ,其中 38例用UCG观察左室肥厚逆转情况。结果 :Losartan能有效降压 ,并能逆转心室肥厚 ,改善胰岛素抵抗。结论 :Losartan降压效果肯定 ,并能逆转高血压病患者LVH ,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23例,穿刺成功率达95.7%,比切开动脉的方法优越。术前准备的好坏,对穿刺插管的成功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兔脂肪肝肝脂酶活性变化及茶多酚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肝组织中肝脂酶(HL)活性变化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关系,探讨茶多酚对HL活性变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三组:脂肪肝组6只喂高脂饲料;茶多酚组7只喂高脂饲料,同时口服茶多酚200μg·g-1·d-1;正常对照组6只喂普通兔饲料。实验8周后测定血脂水平、血浆HL活性水平,肝组织做病理形态学检查同时用吐温法行HL活性染色,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脂肪肝组均产生重度混合型脂肪肝,血总胆固醇(TC)为(28.49±5.99)mmol/L,正常对照组为(1.11±0.82)mmol/L,t=21.654,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2.15±1.95)mmol/L,正常对照组为(0.71±1.14)mmol/L,t=12.400,P<0.05;肝组织MDA含量为(75.58±29.88)nmol/mg,正常对照组为(43.64±16.95)nmol/mg,t-2.278,P<0.05。每100μm2肝组织中HL活性点个数为1.76±0.10,正常对照组为4.14±0.05,t=3.306,P<0.05。茶多酚组:肝脏病理改变5只兔为中度混合型脂肪肝,2只兔为轻度混合型脂肪肝,明显轻于脂肪肝组。血TC为(16.87±6.58)mmol/L,明显低于脂肪肝组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5.786和3.968,P<0.05)。血LDL-c为(5.10±4.19)mmol/L,明显低于脂肪肝组(t=2.478,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t=3.7634,P<0.05)。肝组织MDA含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于永存是少见的心血管病,现将我们所见的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的2例加以报导,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测定的重复性和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评价QT离散度(QTd)测定的重复性和制定正常值范围,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测量100例正常人和5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QTd,分析QTd在不同纸速时测量的重复性情况,以及测量QTd正常值范围。结果:正常人心电图以同步50mm/s纸速记录时QTd的重复性较好,此时一人两次(Intraobserver)和两人一次(Interobserv-er)测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75(P均<0.05)。心肌梗死患者的QTd重复性以同步25mm/s纸速记录时为佳,在Intraobserver和Interobserve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68(P均<0.05)。100例正常人在同步50mm/s纸速下记录心电图测定的QTd为27±12ms,95%分布范围为3~51ms。QTd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用不同走纸速度测量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QTd有助于提高其重复性。QTd<50ms为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