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按摩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按动疗法是北京按摩医院的特色疗法,操作上重视“整体观念、筋骨并重、按动结合、医患配合、平衡阴阳”等,对肩关节周围炎等筋伤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于2021年被评为第五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按摩医院王友仁主任医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届首都国医名师,从事推拿临床工作60余年,在按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重视正骨与按动相结合,并以“颈部按动”“肩部按动”“髋部按动”为治疗特色,提出“以按治痛,以动治动”“整体观念,颈肩同治”“对应取穴,以髋治肩”等治疗理念,讲求“动静结合,医患配合”“先求远,后求高”“先解决疼痛,后改善功能”等治疗原则。在解决肩关节周围炎的疼痛问题上,王老提出“不通则痛、不正则痛、不顺则痛”的治疗思路,并通过纠正偏歪的颈椎、理顺肩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以及疏通肩部和髋部相对应的经络穴位,从而达到“通、正、顺”的效果。按动疗法中的“按”为阴,“动”为阳,按动结合就是阴阳结合的一种方法,医者的按压与患者主动或者被动的运动形成合力作用于肌肉和骨骼上,可达到筋松骨正、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按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安全性高、患者配...  相似文献   
3.
王友仁老师临证取穴思路开阔,独具特色。王老认为,按摩取穴须以经络为纲,按经络循行辨明证型,选取本经腧穴施治,根据"经脉同名,其气相应"理论,主张选用同名经相关腧穴;运用中医阴阳互根互用理论,重视经脉表里阴阳间的络属与关联;灵活选用特定穴,且配伍广泛,从整体平衡入手,注重健侧的对称取穴。王老按摩取穴的经验,对于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按动疗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按动疗法的概念、溯源、理论基础、临床操作与运用的总结和研究,提炼其学术特点,认为按动疗法主要由局部按动法和远端按动法两部分组成,并对分类治疗进行了系统整理,以利于其继承与发展。在考证了按动疗法源流的同时,明确了按动疗法特点及目前存在的缺憾等问题,对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般资料 (一) 性别与年龄:56例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2岁。 (二) 职业与病程:其中干部6例,工人28例,农民15例,家务7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年。1年以内者4例,2~5年18例,6~10年21例,10年以上者13例。 (三) 胸部X线透视:44例胸透病员中,心肺正常者8例,肺纹理增深者36例。其中合并肺气肿18例,肺心病3例,肺不张2例,浸润型肺结核硬结钙化期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观察自动旋转复位法对颈椎功能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以自动旋转复位法为主的治疗手法和常规手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的颈部疼痛利颈椎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颈部疼痛的改善均较显著,但治疗组在颈椎活动功能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自动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功能障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按动疗法是北京按摩医院50余年来多位专家通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在继承北京地区著名按摩前辈手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按动为特色的临床疗法,是指医生一手按住患者的相应部位或穴位,另一手则配合做相关的关节和肢体主动或被动的旋转、屈伸运动,以求达到纠正错位、松筋止痛、改善功能,解除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收治了乳腺增生病患者28例,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病28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友仁 《北京中医》2003,22(1):30-30
近年来笔者收治了乳腺增生病患者 2 8例 ,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2 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 30~ 4 0岁2 0例 ,4 0~ 5 0岁 8例 ;发病 1~ 5年的 9例 ,6~ 10年的 15例 ,11年以上的 4例。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 2 0例 ,痰气凝结 5例 ,肝肾阴虚 3例。2 治疗方法治则 :疏肝解郁、补益肝肾、通经止痛。取穴 :中府、膻中、中脘、曲池、内关、阴陵泉、蠡沟、足三里、天宗、肩井、厥阴俞、心俞。手法 :推、揉、按、点、提颤、抖法。操作 :(1)患者仰卧位 ,医者立其旁 ,食、中、无名指并拢沿胸骨自上而下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