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 (PHGF)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 (GL T)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综合基础疗法的同时 ,加用 PHGF(16 0 mg/ d) ,GL T2 .4 g/ d,疗程 1个月 ;对照组予常规综合基础疗法。以存活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存活率 70 .8% (34/ 4 8) ,对照组 4 7.9% (2 3/ 4 8)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 PHGF和 GL T有协同作用 ,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T3,T4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同步检测了132例肝病患者T3、T4和常规肝功能试验。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T3、T4无明显变化,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T3、T4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随病情好转肝功能恢复,T3、T4逐渐升高。其中死亡13例T3、T4持续下降,提示血清T3、T4值尤以T3含量可作为估计肝病病情,肝脏功能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24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医院感染79例(90例次),感染率为32.2%。最常见为腹腔感染35例(38.9%),其次为肠道感染15例(16.7%),胆道感染13例(14.4%)。病原菌以蓝阴性菌为主, 经治后好转149例(60.8%)。感染是诱发及加重重型肝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对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有效 防治是抢救重型肝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临床特征及致病机理。方法:对178例重症类猩红热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咽拭子培养菌株应用新西兰兔作动物实验,进行毒素分离鉴定。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特征为突起畏寒、高热,猩红热样皮疹,不同程度的休克,多脏器功能受损。大多数病人咽拭子培养有α-溶血的缓症链球菌生长,此菌株产生一种分子量为34KD新的致热性外毒素。结论:缓症链球菌可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基因区变异与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21例慢性肝炎、18例肝硬化和15例肝癌血清的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基因序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野生株与前C区终止变异、BCP双变异以及联合变异组HBV-DNA载量测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BCP双变异HBV-DNA载量HBeAg(-)组显著高于HBeAg(+)组(P〉0.05)。结论前C区终止变异和BCP双变异对HBV DNA复制无明显影响。HBeAg(-)的慢性肝病患者BCP变异后HBV DNA复制明显活跃。  相似文献   
6.
7.
核苷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76例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失代偿期肝硬化76例患者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同时给予常规护肝支持对症治疗。定期检测肝功能、HBV-DNA、HBsAg、HBeAg、YMDD变异、B超等。发生YMDD变异后加(换)用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随访时间3~6年。结果:76例患者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Child Pugh评分下降,治疗1、2、3年HBV-DNA阴转分别为50例(66.7%)、57例(75.0%)、64例(84.2%),HBeAg阴转分别为16例(21.1%)、20例(26.3%)、23例(30.3%),治疗1、2、3年YMDD发生变异分别为14例(18.4%)、26例(34.2%)、32例(42.1%)。多数患者发生YMDD变异后加(换)用阿德福韦酯有效,3年病死6例(7.8%)。结论: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1988年初至1993年底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98例,其中8例(8.16%)在移行期发生急性尿储留。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39岁。均符合1986年南京EHF会议制定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危重型2例,重型2例,中型4例。入院后视病情分别予抗休克、稳定内环境、大剂量速尿(400~1000mg/d)、口服甘露醇导泻、腹膜速折或血透。急性尿储留发生在少尿向多尿移行阶段,一般在少尿期病程5~10天,平均7·5天。尿储留量在800ml~1400ml,其中1例在外院住院8天,少尿期已历时9天,仍“无尿”,急诊转我院诊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地福韦酯对YMDD变异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服拉米夫定发生YMDD变异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加用阿地福韦酯治疗,2月后停拉米夫定,阿地福韦酯继用至48周。定期检测肝功能、HBV-DNA水平、HBeAg、YMDD变异情况。结果:治疗48周时ALT的复常率为90.6%,HBV-DNA应答率为75.0%,HBV-DNA阴转率为28.1%,HBeAg阴转率为21.9%,HBeAg血清转换率为12.5%。结论:阿地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乙肝肝硬化患者可在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报道青霉索治疗缓症链球菌所致类猩红热76例发生赫氏反应。临床表现为首次应用青霉素1~2小时后出现畏寒、寒战、高热,血压下降或休克,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等毒性症状,反应时体温高峰持续2~5小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镇静、抗过敏治疗可缓解或减轻赫氏反应。缓症链球菌,类猩红热,青霉素,赫氏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