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慢传输性便秘结肠阿片受体的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慢传输性便秘(STC)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患者结肠mu、kappa阿片受体,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STC患者结肠mu阿片受体的最大结合数(Bmax)和解离常数(K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Bmax400.950比96.304pmol,KD431.314比179.839pmol);kappa阿片受体含量检测亦有类似结果(Bmax:375.073比45.264pmol,KD485.407比141.016pmol)。结论STC患者阿片受体含量增加,内源性阿片肽活性增加。提示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可能是治疗STC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用于治疗感冒的非处方中成药以皮肤过敏为主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1979—2011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收集用于治疗感冒的非处方中成药且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的相关文献20篇,涉及中成药分别是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和防风通圣丸。有关双黄连口服液致皮肤过敏的文献7篇,涉及病例8例。有关藿香正气水引起皮肤过敏的文献12篇,涉及病例14例。有关防风通圣丸引起皮肤过敏的文献1篇,涉及病例1例。结论:虽然非处方药的特点是药效确定、相对安全、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但也有较严重不良反应报道,故对非处方药的安全用药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处方统计探讨黄芩在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情况、用药思维和配伍规律。方法调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诊处方7682张,对其中含有黄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芩处方占门诊处方的15.13%,其中黄芩剂量在6-15g范围的处方占88.83%,黄芩平均剂量为9.82g,黄芩处方主要用于治疗肺系、肝胆系、脾胃系、和妇科四类病证,这四类病证的处方占88.33%,临床常配伍柴胡、黄连、金银花、鱼腥草、半夏、桑白皮、白术等药物。结论黄芩临床使用广泛,配伍药物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1在内毒素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内皮素-1(ET-1)在内毒素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灌注肝脏模型,观察肝组织中ET-1,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变化,以及肝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能使ET-1含量增加,ET-1和内毒素使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和酶的漏出,肝细胞浊肿变性。ET-1抗体能部分拮抗内毒素所致肝损伤。结论 ET-1参与内毒素所致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维A酸胶囊、来辛探剂治疗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 例 患者王× ,男 ,34岁 ,因反复乏力、腹胀大 4年余 ,加重半月 ,于 2 0 0 0年 7月 31日入院。入院体查 :恶病质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肝掌明显 ,双侧乳房肿大 ,腹部高度膨隆 ,腹围97cm ,腹壁静脉曲张 ,脐疝外突 ,直径 7cm× 5cm ,表皮呈紫红色 ,有一 1 5cm× 2cm溃疡面 ,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 4肋间 ,下界右肋下未及 ,脾脏左肋下 3 5cm ,移动性浊音阳性。B超提示 :“肝硬化腹水 (大量 )”。中医诊断 :1 臌胀 ,2 脐痈。西医诊断 :1 活动性肝硬化 ,2 脐疝并感染。入院后第二天患者起床小便时腹压突增 ,脐疝溃疡口崩裂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和外显子11及9突变病人对高剂量伊马替尼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ISC Proceedings、ScienceDirect数据库、OVID数据库等,应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合计2729例病人,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示:高剂量组800mg/d与标准剂量组400 mg/d相比,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总生存率;高剂量组800 mg/d对外显子9突变病人与外显子11突变病人相比可显著提高其总生存率(P<0.0001).结论:对于进展期GIST病人,伊马替尼标准治疗剂量为400mg/d,但对于外显子9突变病人推荐使用高剂量伊马替尼800mg/d.  相似文献   
7.
PBL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普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传统教学法(LBL)的利弊,将137名临床见习生分为PBL组和LBL组两组教学,出科时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不明显,而PBL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和平均总成绩均高于LBL组,且PBL教学明显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升中药专业毕业生在中药行业相关工作中的实际能力,拟对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进行改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面向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在校生对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应以方剂组成、配伍法度和要点、功能、主治等为核心知识点,适当添加传统方剂的现代研究、常用OTC中成药、方剂的不良反应等附篇知识;确定学习重点,标明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同时也需注意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论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中应加强方剂学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突出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温热联合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有协同抗癌作用,并能减轻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本实验选择丝裂霉素C(MMC)及5-氟脲嘧啶(5-Fu)联合温热体外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检测其作用后活癌细胞百分计数、克隆形成率及存活分数,以观察温热联合MMC或5-Fu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温热联合MMC有协同抗癌作用,且随温度的升高其作用逐渐增强,与单纯加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温热联合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下血管瘤出血的误诊原因及对策(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下血管瘤是一种较少见胃部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殊性,部分病人可伴有体表血管瘤’‘、”,可导致较凶险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极易误诊。我院1967~1996年间共收治胃粘膜下血管瘤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6例,其中术前5例误诊。本文结合此6例病例对其误诊原因及如何降低术前误诊率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1~71岁,平均47岁。以呕血、黑便30小时~3年就诊,除2例发病前有上胸无规律隐痛、饱胀、反酸外,另4例无特殊不适。其中1例因消化道出血曾在院外行剖腹探查术,未发现出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