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TACE)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的影响。方法83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ACE,观察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外周血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NK细胞、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Treg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reg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3 a,观察组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简便易行.适用于现有条件下广泛应用于涂阴肺结核的短期化疗方案。方法 对120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应用含迪克菲抗痨新药组成2HL1 ZE/2L1H化疗方案,采用不住院全程管理方法。结果 病灶吸收率为95.80%(115/120);停药3年.随访观察肺部病灶X线复发率为5.83%(7/120);没有1例痰菌复阳。结论 此化疗方案疗程短,疗效高.毒性小。费用低.而且近中期疗效都较满意.对落实“查实必治、治必彻底”的要求提供了有效办法.为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农村推广应用化疗方案提供了希望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6例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在这116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23:1,平均年龄40.8岁。疾病严重程度以轻中度UC多见(84.4%)。病变累及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18例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其余均为连续分布。本组患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44例伴有肠外表现。多数患者的白细胞、ESR和 CRP水平增高。52例患者合并并发症,112例患者接受内科治疗,病情明显缓解。结论:UC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内镜下病变以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常见并发症为结肠假性息肉。UC确诊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以及肠腔有无狭窄或癌变,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4-01~2005-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4例采用呼吸道护理辅助治疗,效果效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50~86(68±8.4)岁。病程4~34(15.2±7.1)a。全部病例均符合COPD诊治标准,并存在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加重;(2)咳嗽次数增多或加重;(3)痰量增加或出现脓性痰;(4)喘息加重至少持续3 d。1.2治疗方法66例随机按住院顺序前34例分为治疗组和后32例分为对照组,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吸氧、应用抗生素、止咳、祛痰…  相似文献   
7.
Poncet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Poncet综合征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因对其认识不足 ,易误诊误治。我院近年来遇到 1 2例 Poncet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 RA)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 6~ 6 3岁 ,平均 33岁。误诊时间 3个月~ 5a。不规则发热 6例 ,低热 3例。全部病例皆有游走性多关节痛 ,病程中出现指、趾小关节痛 7例 ,关节僵硬 6例。咳嗽、咳痰 5例 ,乏力、盗汗 4例 ,皮肤红斑 1例 ,既往有结核病史 2例。1 .2 辅助检查 血沉增快 8例 ,C反应蛋白阳性 7例 ,类风湿因子 ( RF)阳性 (乳胶凝集法 ) 7例 ,RF滴度皆小于 1∶ …  相似文献   
8.
牛武学  王德江 《中原医刊》2004,31(15):17-18
目的:对3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象、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结果:引起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抗茵药占22.9%,抗结核类药占17.1%,心血管类药占11.3%,磺胺类药占8.6%,神经精神病药占8.6%,中草药占17.1%,其他类药物占14.4%。35例急性药物性肝病,其中肝细胞损伤型27例,胆汁淤滞型6例,混合型2例。结论:临床上一旦明确诊断,立即停用有关药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探讨胃肠激素水平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以及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40例,连续监测其24h胃内PH值以及胃内胆汁变化,测定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并于胆汁反流、碱反流以发生前后以及MMC的各个时间抽取血样测定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未发生碱反流以及胆汁反流时,人体内的MTL、SS以及SP浓度无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NO浓度显著升高(P<0.05);在胃窦MMC Ⅲ时相,血浆MTL浓度显著高于MMCⅠ、Ⅱ(P<0.05),而各时相的SS、SP以及N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发生DGR体与血NO浓度变化密切相关,而MTL的发生则与MMC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沙拉嗪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99例),观察组应用奥沙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63,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69,P〈0.05)。结论奥沙拉嗪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优于柳氮磺胺吡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