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于1983年Steeper和Rosia两位科学家首次报道[1]。AA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间质组织,具有向周围软组织钻孔样生长的独特生物学行为;多发生于盆腔软组织的局部,富于黏液和血管[2]。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Argiró等[3]研究发现,AAM受雌激素水平的影响。目前,AAM的CT与MR影像表现国内仅限个例报道,缺乏对该病例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对兔心肌梗死(MI)后梗死区(CIZ)、边缘区(PIZ)及非梗死区(NIZ)的心肌微观结构进行检测,探索不同区域纤维重构的异质性.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兔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MI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兔MI模型.对离体心脏标本行3.0 T MR-DTI扫描,测量不同区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行纤维素示踪成像和重建主本征矢量图,比较不同区域重构的差异.结果 MI后从CIZ向PIZ延展,再到NIZ代偿性重构,平均FA值呈上升趋势,平均MD值呈下降趋势.分别对MI后1 w、2w、4w、8w及16 w组的三个区域进行两两比较,显示在不同时间点三个区域之间的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MD值在术后1 w组的CIZ与PIZ、PIZ与NIZ间,在术后2w组三个区域之间,以及在术后8 w组的PIZ与NIZ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MI从CIZ向PIZ延展,再到NIZ,重构程度呈渐变性,以CIZ最明显.FA值评估重构的异质性可能较MD值更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心肌梗死后梗死区、边缘区及非梗死区的心肌重构进行动态监测,以发现心室重构的规律性和异质性。材料与方法选用50只成年雄性兔,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根据心肌梗死术后1、2、4、8周及16周分为5个亚组(8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术后死亡7只,实验组存活33只。将离体兔心脏标本进行3.0 T DTI扫描,测量梗死区、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on coefficient,MD)值,动态观察DTI指标的演变过程。结果 (1)梗死区和边缘区的FA值在术后第1周时均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较缓慢,均在第4周时达最低。之后梗死区FA基本稳定,而边缘区FA小幅度升高至8周时稳定。(2)在术后4周内,梗死区MD呈迅速明显上升趋势而边缘区MD渐进性轻度升高,两者均是在第4周时达高峰。之后梗死区MD基本稳定至8周,在第16周时有小幅度下降。边缘区MD在第8周时轻度下降,之后稳定。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心梗后第1周内,梗死区和边缘区组织重构最为迅速且明显,在第4周时重构达高峰,即组织破坏最为严重,心梗长达8周后重构基本稳定。DTI能够揭示心室不同区域重构的规律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1,2]),主要累及肺及淋巴结,也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女性多于男性,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致漏诊、误治,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结节病的金标准~([3,4])。仅3.5%~5%的结节病累及神经系统~([5,6]),即神经结节病,其中50%~75%可导致颅神经病变,以面神经麻痹最常见~([7]),其中第V、VI、IX、X对颅神经很少受累~([8,9])。现报道1例以多颅神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神经结节病。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双下肢乏力6 d,双眼睑闭合不全、声嘶4 d余"于2016年7月30日入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  相似文献   
5.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MR 功能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认可。其中,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项值得关注的 MR 新技术。DWI可以在活体内检测微观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状态,有助于判断和了解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在乳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证实为AAM患者3例(均为女性患者),应用256iCT、3.0T 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密度与信号和强化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例AAM患者,病灶位于下腹、盆腔及会阴部;直径>15cm 1例,直径3-7cm 2例;3例均边界清楚,钻孔样生长1例;CT平扫稍低密度3例,T2WI不均质稍高信号1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出现囊变1例; T2WI及MR增强扫描呈现漩涡征2例;CT增强渐进性强化3例、分层样改变1例、小血管断面强化1例。结论 AAM具有一定影像特征性,T2WI及MR增强呈漩涡征、CT增强分层样及小血管断面强化改变,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