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3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445篇
医药卫生   1119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s)感染主要累及肺部,但对心血管系统损伤作用也不容忽视。CoVs感染引起的心脏损伤并非罕见,其发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从CoVs引起心血管损伤的证据入手,进一步探讨了CoVs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激活和细胞因子风暴与炎症反应对心血管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相关心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1)病毒直接作用:CoVs在心肌细胞复制,损伤心肌;(2)RAS系统激活:感染CoVs后,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表达下调,激活RAS系统,使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收缩血管功能增强,Ang1-7保护心脏效应减弱;(3)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循环细胞因子和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心脏损伤;(4)其他:包括低氧血症和儿茶酚胺心脏毒性。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为后续的详尽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术联合进行腹壁体形重塑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成功与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18例腹部脂肪堆积伴腹壁皮肤松弛的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后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腹围平均缩小15 cm,外形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4.
5.
1 病例报告 例1 男性,26岁。因高处坠落导致会阴部损伤、尿道直肠瘘和会阴部感染入院。先后施行膀胱、乙状结肠造瘘及多次尿道重建、成形术,排尿恢复。但因肛门狭窄、结肠造口不能回纳转入我科。查体:会阴部皮肤有瘢痕,肛指检查只能插入示指末节,且病人感觉剧烈疼痛。用直径10mm的子宫颈扩张器进行扩肛,每天2次。逐渐换用直径较长的扩张器并延长扩张时间。70天后可放入直径20mm的扩张器,随后将乙状结肠造口回纳,重建肠道。随访2年,排便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笔者运用健脾理气法治疗消化道肿瘤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调查和分析 2 269例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并进行详细分析.逐月统计飞行员疗养期间的发病率,并对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患病比例以内科疾病最高;按年龄,上呼吸道感染以 40~ 49岁最高,屈光不正和腰腿痛以≥ 50岁最高;按入院旅途时间,急性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大于 24 h最高;按季节,上呼吸道感染以冬季最高,皮肤病均以秋季最高,慢性胃炎春季最高,急性胃肠炎夏季最高.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入院旅途时间、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多巴胺或呋塞米和多巴胺联合应用对无肝期肾功能和尿量的影响。方法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2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和呋塞米-多巴胺组(F组),每组21例。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多巴胺(2~5μg.kg-1.min-1)至术毕,F组则在无肝期开始时静注呋塞米0.1mg/kg。观察无肝期输液量、血液动力学和尿量,检测血清肌酐(Cr)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D组比较,F组无肝期尿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无肝期时间、输液量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全身血管阻力(TSVR)、Cr、CCr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移植术中持续泵注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无肝期尿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3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预处理(R)组(n=13)经股静脉注入雷米芬太尼(0.6μg·kg-1·min-1),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盐水对照(C)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盐水,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30min后,所有动物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min,然后拔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障碍改变并评分。再灌注24h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2,3,5triphenyltetrazolium(TTC)染色以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动物均表现一定神经功能障碍,再灌注24h内C组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R组则呈减轻趋势;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R组明显低于C组(P<0.05);再灌注24h时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组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源性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对全层皮肤缺损的糖尿病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模型,将26只非糖尿病鼠52个创面分为3组:①A组为糖尿病大鼠创伤自然愈合组;②B组为接受rhPDGF治疗的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组;③C组为赋性剂组。于伤后3 d、7 d和14 d采取创面皮肤标本,用组织病理HE和血管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创面肉芽再生与再血管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全层皮肤缺损糖尿病鼠创面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数量少,采用赋性剂对照组与糖尿病鼠自然愈合组无显著差别。但外源性使用rhPDGF后,肉芽组织的形成量明显增多,内含的微小血管数量显著增加,愈合能力明显增强。结论:糖尿病大鼠微血管形成障碍可能是其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而应用外源性的PDGF有助于微血管的形成,可以改善糖尿病鼠的创面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