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经验。潘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总结出患者大多属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提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破瘀散结治疗大法,以生脉散、五味消毒饮、二至丸等为基础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对建国以来的 2 5 3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临床文献进行调研 ,采用频数和排序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瘀、脾胃虚弱、热毒、湿热、肝肾不足和郁等致病因素的论述频率为 6 8.9%、6 6 .7%、5 1.1%4 8.9%、4 8.9%和 4 6 .7% ;气滞血瘀、湿热聚毒、脾虚湿困、肝气郁结和肝肾阴虚等常见证候的频率为 79.0 7%、6 8.2 2 %、6 3.5 7%、5 4 .2 6 %和 5 2 .71%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疏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和补益肝肾等常用治则的频率为 73.1%、71.8%、6 7.8%、5 1.8%、5 0 .6 %、39.2 %和 32 .7% ;茯苓、白术、黄芪、党参、柴胡和白芍等健脾理气药的频率为 5 1.7%、5 1.3%、39.3%、35 .9%、34.6 %和 31.2 % ;茵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利湿解毒药的频率为 37.6 %、36 .8%和 36 .8% ;虫和鳖甲等软坚药的频率为 36 .8%、35 .9% ;丹参和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的频率为 31.6 %、30 .8%。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肝癌取得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参苏复方颗粒剂与参苏丸的临床对比观察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参苏复方颗粒剂与参苏丸治疗气虚型感冒患者172例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并进行了解热、镇痛、止咳、祛痰等药效学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参苏复方颗粒剂与参苏丸对治疗气虚型感冒均有明显疗效,172例中,痊愈24例,显效44例,有效62例,无效42例,其总有效率分别为74%、77%。实验研究证实:二者均有解热镇痛、止咳祛痰、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作用,且二者作用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中药肝复方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其吞噬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可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含量及总E-玫瑰花结花率,P值均<0.05,提示中药肝复方对免疫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癌复康片减低肿瘤化疗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对用癌复康片加化疗(治疗组161例)与安慰剂加化疗(对照组114例)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前瞻性对照研究,同时用癌复康片对环磷酰胺中毒小鼠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治疗组化疗完成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P<005);治疗组抗多种化疗毒副作用总有效率(8075%)高于对照组(4649%,P<005);治疗组的外周血象稳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证实癌复康片能保护化疗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提高化疗小鼠的各项免疫功能。结论:癌复康片健脾益肾、和胃理气,能有效地减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技术采集近20年来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总结出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网络检索1997~2017年收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上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组方,将符合要求的文献组方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药性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统计有效处方146首,使用中药181味,使用频率最高中药主要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祛风湿药,以温性药和辛味药最多,主要归经为肝、脾、心经,聚类分析可将中药分成六大类。结论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聚类分析其用药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提供了中药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对人肝癌裸鼠HepG2移植瘤MVD、HIF1a、VEGF/KD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分为7组,分别以益气化瘀解毒方、黄芪、莪术、重楼、壁虎、顺铂药物干预21 d后,取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①对MVD的影响:全方组与除顺铂外的其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黄芪、莪术外的其它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HIF1a的影响:全方组与除黄芪外的其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VEGF表达的影响:全方组与除顺铂外的其它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莪术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KDR表达的影响:全方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方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MVD、HIF1a、VEGF和KDR的表达而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各单味药对其作用各有侧重,但作为整方的有机组成从不同环节发挥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及其单味药对人肝癌移植瘤血管拟态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瘤细胞接种建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益气化瘀解毒方组(全方组)、黄芪组、莪术组、重楼组、壁虎组、顺铂组及模型组,除模型组外,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干预。21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E-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血管生成拟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组织Twist1、Bcl-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各给药组瘤体积减小(P0.05),全方组优于黄芪组、重楼组、壁虎组(P0.05);各组血管生成拟态结构荧光表达稀少,模型组、顺铂组最为明显;除黄芪组外,各给药组HIF-1α及MMP-9、MMP-2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组最为明显;全方组、黄芪组E-cad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组、重楼组、壁虎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全方组Bcl-2表达明显优于其他给药组(P0.05);全方组、莪术组、重楼组、顺铂组Twist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方及其单味药通过下调HIF-1α、Twist1、Bcl-2、MMP-2、MMP-9及上调E-cad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为 2 0 .37/10万 ,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2位[1] 。目前仍以早期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放射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等方法亦有一定疗效。然而肝癌恶性程度高 ,发展变化快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 ,此时多数病人的肝功能和体质状况较差 ,难以耐受上述治疗。因此 ,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 ,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了解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现状 ,探索其中的应用规律 ,笔者自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