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利用螺旋CT(S 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直肠癌术前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T)和淋巴结(N)分期,分析SCT和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准确性。方法本文对86名经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6例术前行SCT检查,40例术前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结果 SCT对T分期总准确度为:73.9%,术前SCT对T分期与病理学对T分期一致性中等;对N分期总准确度为:62.5%,灵敏度:87.5%,特异度:68.2%,术前SCT对N分期与病理学对N分期一致性中等。MRI对T分期总准确度为:75.0%,术前MRI对T分期与病理学对T分期一致性较好;对N分期总准确度为:62.5%,灵敏度:85.7%,特异度:61.5%,术前MRI对N分期与病理学对N分期一致性中等。结论 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效能高于SCT;MRI及SCT对直肠癌术前N分期准确度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于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3D-SPACE序列成像并多平面重建,分析患侧组与健侧组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侧组39侧神经,31例(31/39)表现为神经受压或移位;健侧39侧神经,25例(25/39)表现为神经血管关系阴性;健侧组与患侧组神经血管关系密切阳性率及三叉神经受压推移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PACE序列可以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的意义。材料和方法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6~3.2mm,螺距为0.825,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度2~2.5ml/s,注射造影剂后23~27s进行快速扫描,为动脉期;60~80s扫描为静脉期。结果1.肾上腺皮质腺瘤24例,肾上腺转移瘤14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过5~15个月的随访。2.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的三期扫描的CT值有差异,肾上腺腺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高于静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在肾上腺转移癌中肾上腺肿瘤强化的方式与腺瘤明显不同,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低于静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结论螺旋CT对肾上腺良性与恶性转移病变的动态扫描显示了造影剂在肾上腺良性与恶性转移病变中的进入和排出的时间有差异,提高了CT对肾上腺良性、恶性转移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Willis环上大脑前动脉水平段 (A1)解剖结构及胎儿型大脑后动脉与前、后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 3 2例前交通动脉瘤、5 4例后交通动脉瘤进行了临床和数字减影造影 (DSA)分析。结果 在 3 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 ,2 5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由一侧A1供血或主要供血 ,动脉瘤均在供血侧。在 5 4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 ,共有 3 0侧出现胎儿型大脑后动脉 ,发现后交通动脉瘤 2 3例。结论 在患有高血压病 (尤其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者 )的动脉瘤病人中 ,双侧大脑前动脉由一侧A1供血或主要供血有供血侧及胎儿型大脑后动脉更易发生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肺癌灶内钙化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CT影像上肺癌灶内钙化特点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灶内钙化从CT影像上进行了形态、数目、分布的研究。结果 钙化呈孤立偏心点状15例,散在的小结节状4例,弥漫不规则斑片状6例。多发钙化累及病灶1/3以下的3例,1/2的2例,2/3以上的5例。结论 肺部肿块内钙化为孤立偏心,最状时结合病灶其他特点应高度警惕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18F-FDG PET CT术前显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利用18 F-FDG PET-CT显像术前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英文文献.获得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四格表资料,根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质量,用Meta分析软件(Meta-Disc 1.4)对纳入文献汇总分析,获得汇总敏感度(Se)和特异度(Sp)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获取文献5篇(英文4篇、中文1篇),通过异质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所获得的汇总敏感度为44.80%(95% CI=39.4% ~50.3%),汇总特异度为93.7%(95% CI=92.1% ~95.0%),阳性似然比6.592(95% CI=3.365 ~ 12.912)、阴性似然比0.501(95% CI=0.310~0.810),诊断比值比为16.026(95% CI =3.647 ~70.425).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6;Q指数为0.9192.结论 18F-FDG PET 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的特异度较高,有利于阴性病变的排除,可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较为可靠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与CT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的脑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50例颅内发生转移的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MRI和CT检查,比较患者的病灶分布、肿瘤囊变及坏死和水肿情况、信号特点及尖突症情况。结果患者病灶多分在深部的脑组织,呈区域性分布,瘤周围以中度水肿为主,较少出现囊变及坏死,T2W1主要为等或者低信号,尖突多呈阳性。结论 MRI和CT检查能够提高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率,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骨损伤状态下腘肌及腘肌腱(PMT)损伤后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33例PMT损伤患者,对全部病例均行膝关节外旋15° MR检查,28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将不同程度骨损伤时PMT的表现分为4型,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Ⅰ型单纯腘肌、腘肌腱损伤(不伴有膝关节骨质异常)10例,3例MRI显示单纯性PMT内T2WI高信号改变;7例为PMT内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伴PMT部分撕裂。Ⅱ型PMT损伤伴腓骨近端骨折4例,MRI显示为PMT内部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2例显示腘肌斜行撕裂,2例PMT多发撕裂。Ⅲ型PMT损伤伴胫骨近端骨折12例,1例为单纯性T2WI高信号改变,11例显示为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同时伴PMT多节段撕裂。Ⅳ型PMT损伤伴胫腓骨近端多发骨折7例,7例均显示PMT内T2WI高信号改变,同时伴PMT多节段撕裂。结论 PMT损伤的MRI影像特征表现为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同时多伴PMT撕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