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体内防治幽门螺杆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ig幽门螺杆菌浓度至少5×10~8 CFU/mL磷酸盐缓冲液建立慢性胃炎模型,分别ig维生素D 0.003、0.012、0.048μg/d(1、4、16倍剂量),处理12周。处死小鼠,留取胃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p53、NF-κB p65基因表达。结果 0.012、0.048μg/d维生素D能减少小鼠幽门螺杆菌定植、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能增加p53基因表达,降低了NF-κB p65基因表达(P0.05),并呈剂量相关性,但在0.012、0.048μg/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维生素D可以促进p53表达,降低NF-κB p65表达,具有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消化内镜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同时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其早期诊断及治疗价值.结果:4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病理结果为胃癌24例、肠癌10例、食管癌6例,消化内镜诊断符合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可为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且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今后临床诊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