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仔细探究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复杂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对照组为31例,观察组为32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比较2种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经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安全性,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过分析得知,针对临床患有复杂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给予微创钢板接骨技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选择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干角丢失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呈现出固定牢靠、微创、负重时间早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与股方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本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8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即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至股骨颈后方共8例,B组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至股骨颈后方共10例,两组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例随访8~35个月,均未有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且平均少3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移植骨瓣愈合时间较B组少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骨折愈合时间较B组少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股骨头坏死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骨折较股方肌骨瓣移植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股骨头坏死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Pridie钻孔术在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34例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M组,n=67)与Pridie钻孔术(P组,n=67)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M组和P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8.7±11.5)分与(81.2±11.2)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36.8±11.2)分与(37.3±10.7)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M组明显高于P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组和P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4.0%(63/67)和83.6%(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与合并症。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Pridie钻孔术均能够使膝关节软骨全层损伤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软骨修复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但微骨折术操作更为简便,热损伤更小,术后血凝块粘附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抑制剂超前镇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骨科病房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接受环氧化酶-2抑制剂镇痛,对照组接受镇痛泵镇痛。比较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d、2d VAS疼痛评分。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杜冷丁使用量。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1d、2d 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杜冷丁使用量分别为(23.5±8.5)mg、(24.1±7.3)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与镇痛泵相比,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超前镇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58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经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椎体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78±12.60)min,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出现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的(8.26±1.05)mm(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突出,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纠正后凸畸形,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