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大脑皮质向脊髓与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存在。方法 将。TB及NY分别注入大白鼠的脊髓与红核内,在大脑皮质观察比较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 F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6,4,3,1区,10区的尾侧部及7,18区的颅饲部亦有少量存在。无发现双标记细胞。结论 大脑皮质向脊髓发出投射的区域非常广泛,向红核发出投射的区域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分布的区域内,皮质脊髓神经元无分支投射到红核。  相似文献   
2.
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观察了第3~6月人胎黑质细胞冷冻保存的细胞存活率,结果:①胎龄3~6月人胎黑质细胞冷冻保存后均可存活,但以胎龄3和4月细胞存活率较高。②液氮保存的细胞存活率不受保存时间的影响,而4℃保存的细胞存活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结果提示,液氮保存人胎黑质细胞的保存条件以胎龄3和4月为宜。  相似文献   
3.
全天麻胶囊和普拉固联用治疗高脂血症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天麻胶囊和普拉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治疗组 (56例 )采用全天麻胶囊和普拉固联合用药 ,对照组 (3 0例 )采用全天麻胶囊和烟酸肌醇脂联合用药治疗高脂血。结果 :治疗组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提示 :本方法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伟  涂心明 《中医正骨》2002,14(9):51-52
18 12年 Horshorne首先尝试电刺激方法治疗骨不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虽然进展缓慢 ,却开创了电成骨的先河。以后一个多世纪停滞不前。在 2 0世纪 5 0年代 Yasuda的电成骨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发现并证实骨是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 ,当它受到机械压力后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产生应力电位。自此人们开始重视骨与电的关系。 196 6年 Frieenberg和 Brighton等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发现正常有生命的骨骼具有特定的生物电 ,提出了稳定电位的概念 ,并用恒定电流治疗骨不连。 1977年 Bassett提出应用电磁场刺激治疗骨不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裸质粒转染细胞的可行性与合适的转染的条件.方法 取PCDNA3 1( + )-EGFP与pEGFP-C3两种绿色荧光载体,以不同的浓度转染细胞,观察转染效果,选取转染效果较好的质粒浓度进行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效果.结果 真核载体可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表达绿色荧光.结论 真核载体可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但其通过效率与自身的结构与质粒浓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逆行荧光素标记法,对大白鼠皮质红核神经元在大脑皮层内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观察,发现皮质红核神经元主要集中在6、4、3、1区,10区的尾侧部及7、18的吻侧部亦有少量存在。该研究对解释锥体外系的复杂生理功能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延髓巨细胞网状核的投射并探讨是否有分支投射。方法: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大鼠的脊髓和延髓的巨细胞网状核,在大脑皮质观察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结果:GB标记细胞出现在24,10,8,6,4,3,1,2,23,29b,29c,18,7,13,39区。NY标记细胞出现于24,6,4,3,1,2区。4,3区内发现少量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大脑皮质向巨细胞网状核发出投射的神经元的分布区域,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内,4区和3区内有少量向2者发出分支投射的神经元,约占同区内皮质脊髓神经元的5%~10%。  相似文献   
8.
用逆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大白鼠大脑皮质向脊髓及尾壳核的分支投射。将颗粒蓝(GB)及核黄(NY)分别注入9只大白鼠的脊髓及尾壳核,发现皮质脊髓神经元的分布相当广泛,皮质尾壳核神经元的分布区域几乎全部重叠于皮质脊髓神经元所分布的区域内。在大脑皮质的4、3区内,发现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同区内总标记细胞的10%。结果提示大脑皮质内有神经元向脊髓及尾壳核发出分支投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以及近几年纳米粒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综述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结果纳米粒包裹的药物能有效穿越血脑屏障。结论纳米粒能克服血脑屏障的阻碍作用,为药物的脑靶向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