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占乳腺肿瘤的1%,是由排列成裂隙状双层上皮成分环绕过度生长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双侧乳腺分叶状肿瘤更是罕见,鲜有文献报道。本院收治1例双侧乳腺分叶状肿瘤合并怀孕患者,肿瘤经第一次局部手术后短期内自切口向外迅速生长,具有特殊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甲状腺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有效解剖标志.方法:将355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为分3组,术中以甲状软骨下角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软骨下角组)119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58条;以甲状腺下动脉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组)118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55条;以气管食管沟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组)118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67条.结果:甲状软骨组喉返神经损伤12条,损伤率为7.59%;动脉组喉返神经损伤8条,损伤率为5.16%;气管食管沟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损伤率为1.2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气管食管沟为解剖标志识别喉返神经可以有效地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相似文献   
3.
贲门癌根治术中切脾与否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脾与不切脾对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进展期贲门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贲门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24例)和单纯行贲门癌根治术组(21例)。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C3、C4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体液IgA、IgM、IgG、C3、C4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除脾脏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胃癌切缘标本中野生型p53、Cerb-B-2基因表达在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及32例术后无吻合口复发患者的切缘标本中野生型p53、Cerb-B-2基因的表达分布。[结果]吻合口复发组野生型p53、Cerb-B-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28.00%,而无吻合口复发组分别为12.50%、6.25%(均P〈0.05)。[结论]p53、Cerb-B-2基因表达与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术后吻合口复发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治疗的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中,选择行Ⅰ期结肠次全切除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期结肠次全切除回-结肠吻合25例,回-直肠吻合10例,其中6例术后排便次数增加至4~6次/d,经调节饮食和口服易蒙停或复方苯乙哌啶等2~3个月后治愈,切口脂肪液化感染6例,经换药处理治愈。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尤其是结肠明显扩张者的安全和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位食管癌患者行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施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各种合并症的处理措施。结果45例患者中有42例食管癌顺利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3.3%;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其中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2例,吻合口瘘3例;平均随访时间1.0年(3月-4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84.4%(38/45)。结论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高位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心肺系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吻合器、双荷包的改良保肛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单吻合器、双荷包的改良保肛术式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1例死亡,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复发.结论单吻合器、双荷包的改良保肛术式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具有手术时间短、节省费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联合脾脏切除术后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收住我科手术治疗的4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将其分成切脾组和保脾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脏切除不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
TSGF、CEA和CA199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及CA199的血清水平及其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3例大肠癌患者检测血清TSGF、CEA及CA199的表达,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93例大肠恶性肿瘤中TSGF、CEA、CA199平均表达量的阳性率分别为40.86%(38/93)、35.48%(33/93)、16.13%(15/93),其中TSGF与CEA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r=0.21,P〈0.05)。三者联合检测、TSGF联合CE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4.52%(60/93)、59.14%(55/93)。TSGF、CEA、及CA199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结论:TSGF、CEA、CA199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大肠癌检测的阳性率,且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DNA损伤修复系统缺陷等。本研究探讨抑癌基因p53与癌基因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