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方法:对外省市来沪居留3个月以上人员,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原学追踪及治疗。结果:2001—2003年共监测外来流动人口909960人次,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5%、0.28%和0.02%;质量抽检符合率分别为98、42%、94.21%和99.84%。结论:必须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和防治管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方法在上海市6个区收集居民新鲜粪便,采用Ringer溶液37℃恒温条件下培养人芽囊原虫,计算人芽囊原虫感染率。结果检查居民2 984人,人芽囊原虫阳性者88人,感染率2.95%。上海市各区人群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0,P>0.05);青浦区男性感染率为5.56%,女性感染率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其他5个区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54,P均>0.05);农民感染率为6.87%,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P<0.05)。结论上海市人群对人芽囊原虫普遍易感,以农民感染率最高。体外培养法敏感性较高.可用于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马来微丝蚴贵州虫株传代现象。方法 分别用周期型马来丝虫贵州虫株f31和f25微丝蚴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在温度、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幼丝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 贵州虫株f31在感染中华按蚊后24h解剖,仅在按蚊腹部和胃内可见脱鞘和未脱鞘的微丝蚴,第2~9d未发现各期幼丝虫,经6批次实验,结果相同。贵州虫株f25感染中华按蚊后24h解剖,蚊胃内未发现微丝蚴,在胸部可见早期腊肠期(L1)幼丝虫,第2~9d解剖可见各期发育中的幼丝虫。结论 贵州虫株f31马来微丝蚴经6批次传代失败,可能与同一地方单一虫株的多次传代发生遗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60年代上海地区传疟媒介有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以下简称雷氏按蚊)及中华按蚊。胡江水(1962)曾在金山县调查雷氏按蚊情况。但近年来尚缺深入调查。为此,根据60年代本市疟疾分布和雷氏按蚊的生态习性,选择与浙江省接壤的金山县廊下乡、兴塔乡和低丘区的松江余山乡和天马乡进行调查。 1 按蚊种类调查 上述四个调查点,每点调查40间人房,共计160间,6月上旬至10上旬,每旬一次早晨用全捕法捕捉人房内按蚊;晚上室外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并与常规PCR方法作比较。方法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合成2对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Mg2+浓度、dNTPs浓度、BstDNA聚合酶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以及设计引物缺省试验。评估优化后的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133份患者血样,以显微镜检方法为金标准,比较LAMP和多重PCR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LAMP法检测重组质粒DNA(Pv-rDNA)的灵敏度达到10-10,为传统PCR方法的100倍。镜检确诊的68例间日疟、43例恶性疟和22例非疟疾患者中,LAMP法和多重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为98.53%和97.06%,两法基本相当(χ2=0.34,P〉0.05);特异性为86.15%和100%,LAMP法低于多重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P〈0.05)。LAMP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6%和98.25%,多重PCR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7.01%。结论 LAMP法检测间日疟原虫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外来流动人员的疟疾抗体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 以居住在上海市浦东、闵行2区6个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以本地户籍居民为对照。结果 共调查流动人员2732人,IFA阳性率为3.81%,按来源地流行状况分组显示,各组间疟疾IF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来自高疟区IFA阳性率为8.10%,明显高于其它发病组(发病率〈1/万);显示IFA阳性率与当地上报发病率基本一致。上海市本地居民IFA阳性率为1.36%与外来流动人口阳性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外来流动人员中阳性者主要集中在17-54岁和小学、初中学历且来沪居住时间短于5年人群。结论 来自较高疟区的流动人员输入可能对低疟区的流行带来潜在威胁,应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  相似文献   
7.
新杀螺药溴乙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表明,溴乙酰胺具有良好的杀灭钉螺和螺卵作用、对鱼类的相对毒性较低、易溶于水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现场用0.5ppm浸杀钉螺效果较好,用1ppm浸杀、1g/m~2喷洒和1g/m铲草皮沿边药浸均可得到良好的杀螺效果。其杀螺作用比常用的杀螺药五氯酚钠和巴报道的氯乙酰胺高10倍。现场用6ppm(为现场浸杀灭螺浓度的6倍)未见杀死鱼类。因此,溴乙酰胺是一种较理想的新杀螺药,特别适用于养鱼水域灭螺。该药对哺乳动物有一定毒性,喷洒灭螺剂量对植物有害;但用10ppm灌溉,对秧苗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上海市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检疫效果,为流动人员疾病监测与管理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各区(县)1994-2008年流动人员"三病"检疫、人员培训及质量控制等资料,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1994-2008年,全市累计检测外来流动人员326.55万人次,年平均受检人数占登记人数的8.30%。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1%、0.55%和0.12%。病原学追踪检测16796人,检出"三病"阳性50人,阳性率为0.30%。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员"三病"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强监测和管理。监测重点为来自血吸虫病、疟疾疫区的流动人员,监测方式应以主动和被动监测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并与常规PCR方法作比较。方法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合成2对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Mg2+浓度、dNTPs浓度、BstDNA聚合酶添加量、反应温度、时间以及设计引物缺省试验。评估优化后的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133份患者血样,以显微镜检方法为金标准,比较LAMP和多重PCR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LAMP法检测重组质粒DNA(Pv-rDNA)的灵敏度达到10-10,为传统PCR方法的100倍。镜检确诊的68例间日疟、43例恶性疟和22例非疟疾患者中,LAMP法和多重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为98.53%和97.06%,两法基本相当(χ2=0.34,P>0.05);特异性为86.15%和100%,LAMP法低于多重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P<0.05)。LAMP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6%和98.25%,多重PCR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7.01%。结论 LAMP法检测间日疟原虫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设备要求低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掌握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中血吸虫病潜在传染源的现况.方法以居住在上海市闵行、浦东2区6个乡(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本地户籍居民为对照.结果共调查2 931人,血清学阳性率为6.41%,其中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的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10%、3.65%和2.40%.本地居民阳性率为3.56%,与来自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人员的血清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与流行省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来自血吸虫病未控制县和传播控制县人员的血清阳性率高于传播阻断县和非流行县的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中阳性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0~49岁,学历为小学和初中,来沪居住时间<5年人群.结论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员的输入可能对传播已阻断地区带来威胁.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监测,防止传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