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扩张症迄至1943年据ShaIIon等氏统计各国报道总例数为182例;自43年至69年见于各家学者报道者又376例,其中国人52例。69年以来,69至75年和75——80年1月国内外报道均见增多,各为635和455例,其中国人153例(内本自治区15例,作者于近20个月中见到其中9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宁夏胃癌高发原因进行探讨,吴忠胃癌高发社队常住居民237人的胃粘膜病检,胃液pH和胃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测定,以及胃液真菌的培养分离等多项检测结果表明,该地胃癌的高发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较高、胃酸偏低者较多以及胃液内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人较多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根据所得资料分析,该地胃癌高发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3.
异尖线虫Ⅰ型3期幼虫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异尖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异尖Ⅰ型3期幼虫(L_3);放大倍数为400~14 000倍。头部无唇瓣,有一梯形唇块,其两侧边中部各有一乳突状隆起。唇块腹侧有一隆起之角皮钻齿。该隆起之中央为通向食道的口部。排泄孔开口于钻齿腹侧之后。唇块表面可见纤细纹理,但基本平滑;体表角皮从头至尾部顶端部圆塔形尾突均可见不规则的环状浅沟和皱析,并有大量微细纵行隆起是嵴状。肛孔在腹侧,呈新月形,位于尾突基部向前约90μm处。  相似文献   
4.
目前病理制片技术中沿用的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的制片法,此法毒性强、易挥发,经酒精二甲苯处理的组织尚不理想。我们选用正丁醇作组织的脱水兼透明剂,经过3年多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此法具有无毒害、切片省力、成本降低、步骤少、时间快等特点。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  相似文献   
5.
重度进行性梗阻性黄疸6例,应用前进路PTC,分别显示梗阻段近侧的胆管支扩张,判明不同梗阻部位,并根据相应段胆道阴影的锯齿状或不规则形表面以及远端呈“鸟喙状”等所见,于术前诊断壶腹癌、胆总管远端癌及肝胆总管癌各2、3及1例;5例经手术及活检证实;1例未剖腹,于拟诊后不及一月死亡。另2例清晰显示胆总管内结石阴影,2例各示肝胆总管左肝管囊形扩张和肝内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各根据阴影形态等分别作出胆总管结石、肝外肝门胆道扩张症及硬化性节段性肝内胆管炎的拟诊,均经手术、活检确诊。说明PTC可用于黄疸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近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东海和黄海近海海域所捕获的33种食用海鱼和2种软体动物,作了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其中检出幼虫者计有鱼类23种207尾(合计检出率达84%)和乌贼2只,总计检出幼虫数为5864。从不同宿主检出虫体中取61条,分别测量了体长、体宽、尾长和食道及其肌性、腺性部长度。幼虫的形态学特征符合异尖线虫I型第3期幼虫.  相似文献   
7.
胆道扩张症亦称胆(总)管囊肿或胆道囊性病,是一种以单发或多发的节段性或憩室性胆道扩张为基本病变的胆道疾患。自法国的Vatero等氏于1723年记载首例后,Todd氏(1817)曾在《都柏林医院纪事》报告胆总管囊肿一例;至1852年,始见对本症症状与病理进行精确描述的首次报道(伦敦《医学科学月刊》,作者Douglas)氏。患者女性17岁,自觉肝痛、右季肋下肿块日渐增大,见中等度黄疸,伴有发热、消瘦、下肢浮肿;嗣后二周死亡,  相似文献   
8.
自1723年文献报道首例胆道扩张症以来,至1980年,国内外总例数已达1642例,其中国人病例亦逾205例(表Ⅰ—1,2)。1973—80年我校附属医院外科经治10例,银川市、盐池县及贺兰县人民医院外科各为2、2及1例,共计亦达15例。本症多见于女性与儿童,在Flanigan氏(1975)分析之820例中,女性占81%,婴儿及  相似文献   
9.
组织制片方法的改进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制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步骤 ,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方法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取手术标本 ,主要有胃、肠、甲状腺、淋巴结、皮肤、子宫、输卵管、卵巢、肺、阑尾、胆囊、软组织、骨组织等。按常规方法选切组织块。取材后入补充固定液 (福尔马林 2份 ,无水乙醇 8份 )温度 6 5℃ ,2 0min。入Ⅰ液 ,为无水乙醇 ,温度为6 5℃ ,40min。入Ⅱ、Ⅲ、Ⅳ液 ,为正丁醇 ,温度为 6 5℃ ,每液均为 40~ 6 0min。入石蜡 2~ 3h ,温度控制在 6 5℃。常规包埋、切片、染色、封固。一般早上取材后 ,整个制片过程可于…  相似文献   
10.
目前病理制片技术中沿用的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的制片法,此法毒性强、易挥发,经酒精二甲苯处理的组织尚不理想。我们选用正丁醇作组织的脱水兼透明剂,经过3年多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此法具有无毒害、切片省力、成本降低、步骤少、时间快等特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