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及介入超声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的49例胸膜结核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总结胸膜结核瘤病灶在常规超声模式下的形态、纵横径值、边缘情况、血流分布、有无肺滑动征及钙化等特点;超声造影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定性指标包括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形态、均匀程度和有无坏死区及面积大小;定量指标包括病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结果 49例患者共计49个病灶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双肺多发病灶选取其中最大者观察;常规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呈自胸膜向肺部凸起的“D”字形(71.43%,35/49),以及类圆形(18.37%,9/49)、不规则形(10.20%,5/49)等形态,与胸膜多呈宽基底相交且胸膜增厚(89.80%,44/49),边缘多较光整(59.18%,29/49),多数有肺滑动征(61.22%,30/49);超声造影定性指标显示病灶多表现为高增强(93.88%,46/49),由外向中心灌注(91.84%,45/49);灌注形态以枯枝状增强(32.65%,16/49)和环状增强(30.61%,15/49)为主;多见坏死区(75.51%,37/49),且坏死区面积多<50%(65.31%,32/49)。超声造影定量指标中病变区域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与胸壁组织测值接近,其中病灶和正常肺组织的开始增强时间[11.35(9.58,14.49)s和5.35(4.24,7.38)s]、达峰时间[26.79(22.57,30.17)s和17.20(14.81,24.38)s]、曲线下面积[1018.61(784.90,1505.91)dB·s和2853.05(1428.96,3261.56)d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317、5.356、5.215,P值均<0.001);病灶和胸壁组织开始增强时间[11.35(9.58,14.49)s和10.70(9.35,13.37)s]、达峰时间[26.79(22.57,30.17)s和24.93(21.05,27.02)s]和曲线下面积[1018.61(784.90,1505.91)dB·s和711.89(527.90,1254.84)dB·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019,P=0.924;H=1.427,P=0.461;H=1.212,P=0.676)。结论 胸膜结核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能为临床鉴别诊断及介入超声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取材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接受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取材、资料完整的疑似淋巴结结核患者249例,其中男96例,女153例,中位年龄32(16,82)岁,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诊断结果、淋巴结穿刺取材进行检测的结果(包括病理学、细菌学及分子生物学),最终评估CEUS引导下穿刺取材并送检相关检测对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检出效能。结果 249例患者中,最终通过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病理学、细菌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或者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为淋巴结结核219例,非淋巴结结核30例。以临床最终诊断作为参考标准,超声引导取材送检病理学检测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敏感度为86.76% (190/219),特异度为100.00% (190/190)。取材组织行细菌学检测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敏感度为31.51% (69/219),特异度100.00% (69/69);其中100例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敏感度为97.80% (89/91),特异度100.00% (9/9)。CEUS引导下取材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总体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72% (214/219)及100.00% (30/30),阳性预测值为100.00% (214/214),阴性预测值为85.71% (30/35),符合率为97.99%(244/249),Kappa值为 0.91。结论 CEUS引导下经皮淋巴结穿刺取材有助于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应用前后结核性淋巴结血流显示与超声分型诊断的差异,探讨SM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6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行淋巴结穿刺活检且明确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30例患者,对30例患者的78枚肿大淋巴结,对比应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与灰阶超声+SMI的血流信号显示情况和超声分型诊断的差异,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CDFI血流模式,78枚淋巴结15枚出现内部血流信号,14枚出现外周血流信号,未出现混合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为37.2%(29/78);应用SMI血流模式,19枚出现内部血流信号,22枚出现外周血流信号,6枚出现混合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为60.3%(4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6,P=0.000)。灰阶超声+CDFI分型结果为:Ⅰ型16枚(20.5%),Ⅱ型22枚(28.2%),Ⅲ型19枚(24.4%),Ⅳ型21枚(26.9%);灰阶超声+SMI肿大淋巴结分型结果为:Ⅰ型22枚(28.2%),Ⅱ型14枚(17.9%),Ⅲ型21枚(26.9%),Ⅳ型21枚(2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18)。78枚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为:以淋巴细胞、肉芽肿性病变为主25枚(对应超声Ⅰ型),以凝固性坏死组织为主13枚(对应超声Ⅱ型),以坏死组织及肉芽肿性病变为主20枚(对应超声Ⅲ型),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20枚(对应超声Ⅳ型)。灰阶超声+SMI分型结果与病理结果间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48),符合率达96.2%(75/78)。灰阶超声+CDFI分型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也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30),符合率为87.2%(68/78)。结论 SMI应用后能显著提高颈部结核性淋巴结血流的显示率,更准确地进行淋巴结结核分型诊断,指导临床医生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腔内超声造影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4例在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停流、且结合病情判断积液尚未完全引出的患者,观察生理盐水冲洗时引流管内阻力、是否可以抽出积液及抽出积液性状,以及超声造影下引流管、胸壁软组织、胸腔的增强情况,分别经临床和超声检查判断引流管内口是否脱出积液腔,并比较两者的准确性。结果 引流管内口位于积液腔内时,超声造影表现为引流管呈线形增强,而后积液腔缓慢增强;引流管脱出时,引流管呈短直线样增强、胸壁软组织内局限增强、积液腔内无增强。临床判断8例引流管内口仍位于积液腔内、36例脱出,超声判断29例引流管内口仍位于积液腔内、14例脱出、1例无法判断。以生理盐水冲洗或药物注射后24 h内是否还有液体引出作为引流管是否脱出的标准,超声造影判断引流管是否脱出的准确率高于临床判断[97.73%(43/44)vs 50.00%(22/44),P<0.01]。结论 胸腔内的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判断引流管位置及积液腔内部情况,可为胸腔积液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5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并经病理学、细菌学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结核组)3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肺炎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比较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回声,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速度、坏死发生率及特征等。结果 (1)常规超声显示的病灶形态:结核组28例(80.00%)呈楔形,5例(14.29%)呈类圆形,2例(5.71%)呈不规则形。肺炎组10例(62.50%)呈楔形,6例(37.50%)呈类圆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9,P=0.128)。病灶深部与正常肺组织间可见高回声,其中呈“碎片征”者结核组11例(31.43%),肺炎组13例(8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P=0.001);呈“瀑布征”者结核组22例(62.86%),肺炎组3例(1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8,P=0.003)。(2)超声造影的特征:病灶开始增强时间结核组为[8.43(4.79,10.83)]s,肺炎组为[7.80(5.51,12.2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21,P=0.471);病灶与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结核组为[1.47(0.56,2.01)]s,肺炎组为[2.00(1.28,2.67)]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53,P=0.146);病灶增强峰值强度结核组为(-41.89±5.72)dB,肺炎组为(-44.89±5.7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8,P=0.089);病灶增强强度减半时间结核组为[153.33(124.02,180.00)]s,肺炎组为[138.45(128.70,147.0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26,P=0.185)。结核组29例(82.86%)病灶出现坏死,肺炎组5例(31.25%)出现坏死,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13.160,P=0.000)。在坏死区形态方面,结核组中15例(51.72%,15/29)表现为病灶内多个不相互连续的筛孔样坏死,11例(37.93%,11/29)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3例(10.35%,3/29)表现为病灶内部几乎全坏死仅存残留活性边缘的环状增强。肺炎组中1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1/5),4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小片状坏死(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2,P=0.000)。结论 常规超声中细菌性肺炎病灶后方具有特征性的“不规则碎片样”高回声表现,超声造影显示肺结核病灶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且呈“筛孔样”及“规则大片状”坏死特点,可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比分析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为二者的影像学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肺结核与肺癌的患者各42例,选择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分析两组病灶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程度、坏死区表现、增强消退速度等特征。结果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增强模式均以从外周向中心增强为主,但肺结核组呈规则树枝状血管样增强的病灶多于肺癌组[10例vs 1例,χ2=8.473,P=0.004]。肺结核病灶多为低增强(17例vs 6例,χ2=7.244,P=0.007),肺癌病灶多为高增强(25例vs 6例,χ2=18.456,P<0.001)。与肺癌组相比,肺结核组病灶坏死区多表现为筛孔样(13例vs 0例,χ2=15.380,P<0.001)或形态规则的大片状坏死(11例vs 2例,χ2=7.372,P=0.007);肺癌病灶坏死区形态多不规则,与肺结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例vs 2例,χ2=13.859,P<0.001)。肺结核病灶始增时间<10 s者多于肺癌(21例vs 9例,χ2=7.467,P=0.006),与正常肺组织的造影始增时间差<2.5 s者多于肺癌(40例vs 3例,χ2=65.227,P<0.001)。结论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在始增时间差、增强强度和坏死区表现等方面差异显著,能为二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基于残差卷积神经网络ResNet152对4种常见肺部超声征象的分类。方法 前瞻性收集了2020年6-9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进行超声检查的患者的超声图像,分别采集A线、B线、胸腔积液、肺实变的肺部超声图像各1 500张。选择其中清晰、未被骨骼遮挡、征象单一的图像,最终入选A线图像1 388张、B线图像1 375张、胸腔积液图像1 384张、肺实变图像1 398张。采用深度残差网络ResNet152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并在完全独立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测试集上测试模型的泛化能力。以精确率、准确度、特异度、召回率和F1指数评价深度分类模型的分类性能,并通过混淆矩阵直观地展示分类结果。结果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分类模型分类A线、B线、胸腔积液和肺实变4种征象的精确率分别为97.51%、87.31%、85.42%、93.70%,召回率分别为90.38%、86.97%、94.25%、91.18%。4种肺征象的整体分类精确率为90.99%,准确度为90.70%,特异度为96.85%,F1指数为90.50%,表现出优秀的分类特性。结论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肺部超声分类模型表现出较高的分类特性,有潜力辅助超声医师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菌阴疑似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菌阴疑似肺结核、且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56例。归纳总结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坏死的检出率、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患者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78.6%(44/56),其中确诊肺结核35例(79.5%,35/44),非结核分枝杆菌病2例,肺癌2例,肺炎5例,未得到阳性结果患者12例(经临床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确诊为肺结核)。超声造影对肺结核病灶内部坏死的检出率(68.1%,32/47)高于常规超声(36.2%,17/47),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2,P=0.002)。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过程中发生咯血1例(1.8%,1/56),咯血量约20ml,留院观察30min,症状缓解,无继续咯血。结论 对于菌阴疑似肺结核患者,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