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旧称肢端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aeralmyxoinflammatoryfibroblasticsarcoma,AMIFS),其发病罕见,自Montgomery等”’1997年首次发现并报道本病以来国内仅见6例报道【2-7】,本科室临床收治1例并伴骨侵犯,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节置换的病例数量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如假体无菌性松动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大多数学者公认其原因是假体在正常使用中大量金属微粒引起炎性反应的结果。而对于假体无菌性松动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众说纷纭,该篇综述将对可能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指出当前争论焦点,分析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主动不均匀沉降技术治疗早中期内翻性KOA的手术效果。方法 10例(10膝)明确诊断为早中期内翻性KOA患者,先给予腓骨中上段截骨,再切除长度1.5-2cm,然后通过加压钢板对骨折断端进行人为牵拉固定。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观察术前术后关节间隙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6(平均4.3)个月,VAS、KSS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优良8膝(80%)。X线测量短期临床影像改善9膝(60%)。结论通过主动不均匀沉降腓骨截骨,在原有不均匀沉降基础上通过力学原理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不干扰膝关节内在稳定性,可以更加有效缓解KOA所致的疼痛,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胫骨高位截骨内固定、人工膝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探讨其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对40例病例进行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前、术后进行Harris评分,结合患髋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5.8分增至术后76.2分。结论:本术式既使坏死区减压,重建血循环,又使干细胞向骨原细胞分化,并使同种异体骨进行骨传导及骨诱导而形成新骨,完成坏死区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覆盖肿瘤切除后,腹股沟和下腹壁区缺损修复的新方法.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2月,治疗4例患者.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全部病例均为多次手术后复发.切口起于腹股沟和下腹壁缺损区的内上角,沿中线走行至剑突后转向外上方,经由乳晕下方至腋后线.切开腹直肌前鞘的内缘,向外侧掀起腹直肌前鞘和续接的全腹外斜肌及其表面皮肤,形成具有宽大蒂部的肌筋膜皮瓣.然后,将皮瓣下移,覆盖在腹股沟和下腹壁缺损区.裸露的供区,利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弹性,直接缝合.切除的范围从18×15~22×18cm,平均310cm<'2>.转位的肌筋膜皮瓣从30×17~37×20cm,肌筋膜皮瓣平均下移11cm以上.所有的创面均一期闭合,仅1例3×3cm区游离植皮.结果:4例转位的肌筋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下缘裂开,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1例.无腹壁疝出现.结论:应用全腹外斜肌筋膜皮瓣修复腹股沟区和下腹壁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