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日本虎之门医院斋藤聪等对148例肿瘤直径在30mm以下的小肝细胞癌患者应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法(ABC法)的维生素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测定法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如将PIVKA-Ⅱ中数值定为0.004AU/ml以上,检出率为44.6%,肝硬变假阳性率为18.9%。如结合测  相似文献   
2.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人们从不同途径进行研究,但至今还是不很清楚。近年来,对于细胞死亡的形态之一——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Fas抗原——一种被认为是把细胞引向凋亡的某种细胞因子的受  相似文献   
3.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冷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的不断了解,人们对丙型肝炎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开始注意HCV与I型冷球蛋白血症起因的关系。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冷球蛋白进行了全面检测,并研究其临床意义。研...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非甲非乙型肝炎十分容易转为慢性,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止方法。日本千叶大学第一内科田道雄一先生等。在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急性期,应用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G—I疗法),取得可喜的效果。 对象是60例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患者,潜伏期均在2周以上,谷丙转氨酶(GPT)峰值显示200mU/ml以上。发病前后均未给予过抗菌药和抗癌药。这些病例分为2组:G—I疗法组共  相似文献   
5.
全军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全军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诸如,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变单纯医疗型为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多功能;坚持科技兴院等,并提出了与之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丙型肝炎病毒发现以来,已有大量关于其碱基序列的报告,人们还根据这些碱基序列进行了基因分类。在日本,关于基因型已有4型和5型的报告,本文作者分离出了第6基因型,并确立了其碱基序列。研究对象是205例到本院门诊看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无症状携带者1例、慢性肝炎142例、肝硬变35例、肝细胞癌27例。方法:血清型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困难性胆管插管中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和双导丝插管方案应用对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成功率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行ERCP治疗中胆管插管困难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采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和双导丝插管技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6.00%(43/50)、64.00%(32/50);A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B组(P 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4/50)、6.00%(3/5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困难性胆管插管中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和双导丝插管技术方案应用于行ERCP患者总体安全性接近,但治疗成功率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脉诊客观化,使用经络机能测定仪(AMI),对受试者的诊脉结果及其与AMI测定值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是在对检测人员先确定诊脉标准,据此标准进行了两年半的反复训练、脉诊基本得到统一以后实施的。检测人员对受试者手腕进行六部定位的脉诊并分别作了记录,另外,还使用AMI测定受试者十二经络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影响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的因素,作者对丙型肝炎病的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1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性76例,女性30例,年龄25~62岁,平均46.1岁)。每天给予IFNa 2a 6 MU,连续给予1周,此后每周给予3次,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按照术中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术中出现低氧血症组(50例)和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组(130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中出现低氧血症组≥80岁、吸烟、饮酒、BMI≥30 kg/m^(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药用量≥280 mg、操作时间≥2 h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0岁、吸烟、饮酒、BMI≥30 kg/m^(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药用量≥280 mg、操作时间≥2 h均为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O^R=5.332,3.804,3.615,23.243,10.549,3.364,1.369,P<0.05)。结论≥80岁、吸烟、饮酒、BMI≥30 kg/m^(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药用量≥280 mg、操作时间≥2 h均为无痛内镜下ERCP老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加强对以上因素的筛查与干预,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低氧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