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某些化学毒性物质和药物却能引起啮齿类动物体温调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而人和体格较大的哺乳动物暴露于化学毒性物质,体核温度仍然能维持稳定状态[1,2]。具有临床意义的是热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生理学课程特点,笔者认为在生理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相关知识,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尽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生理学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正常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温度(TBAT)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AVP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变化,观察腹腔注射AVP(10 μg/kg)对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影响.理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型钾通道是否参与臂旁外侧核(LPB)神经元温度敏感性的形成.方法 采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胞外记录技术,观察A型钾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对LPB热敏、中斜率和低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放电幅度和温敏系数的影响.结果 灌流4-AP引起热敏和低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加快(P<0.05);中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4-AP对三类神经元放电幅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灌流4-AP后,热敏神经元温敏系数有降低趋势;中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温敏系数无明显变化(P>0.05);低斜率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温敏系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4-AP对LPB不同类型神经元放电活动影响不同,A型钾通道可能参与了LPB神经元温度敏感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医学生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沈字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23-2524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讲解与学生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浅谈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生理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基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发生、发展存在着遗传倾向性,目前已发现主要与线粒体DNA突变,营养因子相关的早期基因表达延迟,醛糖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Na^ /K^ -ATP酶ATPI-A1基因多态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基因,感觉神经元的神经丝和微管蛋白mRNA表达降低有关。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神经病变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以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观察连续5天重复注射小剂量烟碱(0.5mg/kg)对SD大鼠体温、活动和体重的影响。结果①第一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1.5h的降温反应;但第三次注射烟碱后,雄性和雌性大鼠体温则与对照组相似。②重复给烟碱可以明显降低体重。③每次注射烟碱和生理盐水可引起动物的活动出现短暂的增加反应;从第二次到第五次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多于雄性大鼠。结论重复注射烟碱可导致雄性和雌性大鼠出现降温耐受性反应,但连续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大于雄性大鼠。另外,重复给烟碱可降低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0)和TMP组(n=10),采用闭胸记录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改变,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单纯缺血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振幅(MAPA)降低(P〈0.01),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减慢(P〈0.01),MAP复极化50%和90%的时程(MAPD50和MAPD90)缩短(P〈0.01);而在TMP组,用TMP预处理后,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A、Vmax、MAPD50和MAPD90均无明显变化;与单纯缺血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心外膜MAPA和Vmax增加(P〈0.05),MAPD50和MAPD90延长(P〈0.01)。结论 TMP能减轻缺血后MAP改变程度,具有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折返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基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发生、发展存在着遗传倾向性,目前已发现主要与线粒体DNA突变,营养因子相关的早期基因表达延迟,醛糖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Na+/K+ATP酶ATP1-A1基因多态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基因,感觉神经元的神经丝和微管蛋白mRNA表达降低有关。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神经病变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当大鼠在昼光期中体核温度明显降低时,血浆中的AVP水平明显提高,但雄性大鼠血浆中的AVP浓度高于雌性;(2)在昼光期中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体核温度,而且雄性大鼠的体温升高反应大于雌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1)内源性AVP通过V1a受体参与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2)内源性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