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可视化气道管理技术的普及是麻醉学科近年来最突出的进展[1],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麻醉医师气道管理的有力工具.传统上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主要是基于困难气道的管理理念,但此法耗时,造成患者痛苦,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2-3].快速序贯诱导(RSI)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困难气道指南推荐的,其优点为在急诊快速控制气道,使用起效快的麻醉药物,使患者意识丧失,无不适感,安全性更高[2-5],目前逐渐被我国麻醉科医师认识并采用.本试验在RSI下比较纤支镜经口与经鼻两种路径的气管插管时间等临床指标,旨在为麻醉科医师进行气道管理提供新思路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麻与腰麻剖宫产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疗效。方法实施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产妇120例,分为全麻组与腰麻组各60例,术毕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观察两组48 h内各随访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使用时间、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2)及产妇满意度评分。结果在术后1~2、4、16及24 h时间点,腰麻组的VAS评分、D1/D2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镇痛泵使用时间长于全麻组(P<0.05),产妇满意度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腰麻后PCIA效果优于全麻,麻醉方式的选择可能会给患者术后镇痛带来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文建  钟庆  陈涛  汪辉德  赵敏  邬瑞刚 《重庆医学》2011,40(27):2758-2759,2762,2809
目的比较使用Truview-EVO2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的全麻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等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4~12月择期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Macintosh喉镜(M组),Truview-EVO2喉镜(T组),每组30例。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种喉镜插管所需的时间、插管次数、声门暴露情况(Cormack&Lehane分级)以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T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M组(P<0.05)。两组声门暴露情况有差异(P<0.05)而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与Macintosh喉镜相比,Truview-EVO2喉镜气管插管的时间较长,但能提供更好的声门暴露。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5.
单向活瓣零度镜接头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不能相对密闭气道手控呼吸的问题。方法制作单向活瓣零度镜接头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结果通过在18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单向活瓣零度镜接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相对密闭气道的问题。结论单向活瓣零度镜接头具有制作简单、配套设备简单、术中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中供氧充分、管理容易等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七氟醚与丙泊酚辅助镇静在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咽喉部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下,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对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提供辅助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麻醉前访视怀疑有困难插管的拟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七氟醚组(n=30,S组)和丙泊酚组(n=30,P组).局麻后采用辅助镇静,待病人意识丧失后,行FOB操作.记录镇静诱导时间、肢体运动、舌后坠、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及插管呛咳情况;术后满意度调查采用VAS评分;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SpO2.记录时间点:给药前基础值(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操作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无退出病例.S组镇静时间明显长于P组(P<0.05),而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两组基本相似(P>0.05),S组镇静诱导期出现肢体运动、插管呛咳的例数明显多于P组(P<0.05),而舌后坠则明显小于P组(P<0.05).术后满意度调查VAS评分,S组小于P组(P<0.05).在T1-3,S组HR高于P组(P<0.05);在T2,S组MAP高于P组(P<0.05).结论 两种辅助镇静方式皆可获满意安全的临床效果;丙泊酚提供更好更快的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高,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七氟醚则可提供更为安全的气道.  相似文献   
7.
汪辉德  钟庆  杨懿琳  杨宇  吕兰  唐显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8):2189-2191,2193
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无影响血液黏度疾病的患者50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64岁,C组)和老年组(≥65岁,E组),每组25例.分别在麻醉输液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双频谱指数达到40~60并维持1 h(T1),手术结束前10 min(T2),术毕拔管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30 min(T3)4个时点经肘静脉各采血5 mL,检测高切全血黏度(Hηb200 s-1)、中切全血黏度(Mηb30 s-1)、低切全血黏度(Lηb3 s-1).从麻醉前开始至出PACU时,每5分钟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值.评估全血黏度(ηb)指标在组间不同时段(T1-0、T2-1、T3-2)的变化幅度,即ηb指标在相邻时点的绝对差值为Δηb;同理,列表血压绝对差值(ΔP,记作ΔBP).结果 50例患者中共44例最终进入统计分析,其中C组23例,E组21例.(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种切变率下的Δηb,组间比较:E组各时段(T1-0、T2-1、T3-2)的ΔHηb、ΔMηb、ΔLηb均较C组高 (P<0.05);组内比较:两组都在T1-0变化幅度最大,而T2-1、T3-2较之T1-0变化幅度减小.E组T2-1、T3-2ηb变化幅度与T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ΔBP比较,组间比较:①ΔSBP,E组变化幅度T1-0和T2-1 大于C组 (P<0.05);ΔDBP,各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内比较,E组ΔSBP T3-2较T1-0明显降低(P<0.05).(4)ΔSBP与ΔMηb的相关性,C组ΔSBP与ΔMηb在T1-0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95%可信区间(CI)=0.104~0.772].E组在各时段ΔSBP与ΔMη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1)老年患者麻醉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较中青年患者高; (2)中青年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及以后一段时期SBP和Mηb的变化幅度呈显著正相关,而老年患者麻醉期未观察到两项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新评价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引导下单腔气管导管(Sing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SLT)在食道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在107例实施开胸食道癌根治手术的全麻单肺通气(OLV)患者中选择实施SLT行OLV的患者12例为A组,计算机随机抽取同期另一组麻醉医生实施的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管理下的患者12例为B组,分析并统计以下指标:①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A组使用SLT行OLV原因,术前肺功能指标。②气管导管指标:导管型号,置入深度。③OLV时间,OLV期(稳定后10min)通气肺Ppeak&PETCO2,术后入ICU血气指标。④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口齿损伤,气管及导管染血(插管后FOB观察),咽喉疼。结果 A组3例超过3次试插DLT失败后,改为SLT置入右侧支气管,余9例皆一开始即置入SLT,或者调整体位右侧卧位后置入。OLV期指标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ICU血气指标皆在正常范围。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进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对于无严重并存疾患的食道癌根治术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初步分析其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CPB下单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瓣膜性心脏患者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浅低温高流量CPB。分别在麻醉输液实施前(T0),CPB毕(T1),CPB后1d(T2),CPB后2d(T3),CPB后3d(T4)经动脉各采血5mL,检测中切全血黏度(Mηb)、血浆黏度(ηP)。并于T2~T4用重症监护病房(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CAM-ICU)测定患者的神经精神状态。结果2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例患者在术后1~3d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故以CAM-ICU分为POD组(9例)和未发生谵妄(NPOD)组(18例)。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组在T2~T4时间点Mηb水平均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ηP水平在T1时间点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后出现谵妄的患者表现出血液流变学的早期恶化,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的监测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序贯降阶梯式组(S组)和常规CFNB组(C组)。患者CFNB成功后接受统一的静-吸复合喉罩全麻方案及复苏流程。S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术后24~48 h降为0.25%,48~72 h为0.125%;C组:术后72 h内罗哌卡因浓度一直为0.2%。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的NRS评分及辅助镇痛药布托啡诺的使用情况;采用改良的徒手六级肌力法评估术后股四头肌肌力(MQF);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0~24 h、24~48 h,C组NRS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C组术后使用布托啡诺比例明显高于S组(51%vs 11%,P0.05)。C组NRS评分在术后48~72 h明显低于术后0~24 h(P0.05)。术后0~24 h及24~48 h,S组MQF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72 h两组M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在术后48~72 h的MQF明显高于术后0~24 h(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坠床及跌倒等严重意外。两组无一例穿刺点感染。结论采用序贯降阶梯式CFNB管理策略既可满足患者术后早期对镇痛的需求,又可通过适时降低局麻药浓度使其达到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