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宿主偏好性的不同,布鲁氏菌分为6个经典种。根据生物学特性又将其分为19个亚型。包括:B.melitensis(羊种,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CAR杆菌的PCR监测方法,筛查国内部分实验动物样本中CAR杆菌携带状况.方法 利用CAR杆菌的特有16SrRNA基因序列片段267bp设计引物,通过从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获取的CAR标准株DNA,建立实验动物CAR杆菌16SrRNA基因PCR监测方法.结果 利用建立的CAR杆菌16SrRNA基因PCR监测方法对国内455份实验动物样本进行筛查,未检出CAR杆菌感染.结论 建立了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实验动物CAR杆菌PCR监测方法,未见动物携带CAR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布病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知晓率,实施并评价健康教育在提高知晓率和预防布病中的作用,为防控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张家口市怀安县5个村,对布病重点人群进行知晓率和发病率的基线调查,开展布病健康教育,然后对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基线调查重点人群545人,知晓率为58.5%,行为形成率为31.8%;共检查高危人群血清504份,阳性率为3.37%。新发病例检出率为1.42%。健康宣传与行为干预后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3%和64.1%,分别提高了23.8%(P〈0.01)和32.3%(P〈0.01)。干预后1年内,在干预地区未检测到新发病例。结论在布病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能够起到提高知晓率和促进行为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根据副溶血弧菌tdh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阳性质粒和模拟标本建立副溶血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 以副溶血弧菌DNA为模板克隆了tdh基因,得到阳性质粒.利用阳性质粒建立了定量PCR方法,得到标准曲线y=-4.9197x+58.72,决定系数(R2)为0.9864.此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在对15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测中,只有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粪便和食物模拟标本进行检测,敏感性均为102cfu/μl.此方法重复性较好,对4种浓度(105、104、103、102cfu/μl)的菌液各进行3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Ct值的变异系数<2%.结论 建立了一种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均较好,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和粪便中的沙门菌.  相似文献   
5.
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分离自北京、广州、新疆3个地区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的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分析其耐药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应用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对分离的疑似沙门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鉴定出的肠炎沙门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利用PCR技术扩增其耐药基因DNA促旋酶gyrA基因和拓扑异构酶parC基因,同时进行测序.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20株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定、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萘啶酸耐药;75%的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序列比对结果显示gyrA基因Asp87及Gly133密码子处发生了点突变,其中Gly133是新的突变点.未发现parC基因密码子突变.结论 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MDR情况比较严重,对萘啶酸普遍耐药,这可能与20株菌的gyrA基因QRDR的突变相关.为防止多重耐药现象的蔓延和加重,除了应加强耐药性及耐药性相关基因的实验室监测外,临床治疗沙门菌感染时需慎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技术阐明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主要组成。方法:提取并纯化羊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选取双向电泳图上主要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主要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利用Mascot在NCBInr蛋白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共鉴定到67个蛋白点,主要外膜蛋白为Omp25和Omp31,其他外膜蛋白如Imp、Frp、GroEL等,功能涉及物质运输、能量代谢、应激等。结论:对主要外膜蛋白Omp25和Omp31的识别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而且为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研制提供靶标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建布鲁氏菌自杀载体.方法:用NdeⅠ将pKOBEG-SacB质粒中的反向筛选基因SacB切下来,与同样酶切处理的pUC19质粒连接,得到pUC19-SacB,经测序和蔗糖筛选实验证实.结果:成功将SacB从pKOBEG-SacB中切下来并插入到pUC19质粒中,构建得到了pUC19- SacB.测序和蔗糖筛选实验证实.插入的sacB基因具有较好的反筛功能.我们利用该质粒,成功的构建了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的突变株,改建的载体能高效的应用于布鲁氏菌染色体的精确修饰.结论:构建了一个新的自杀质粒pUC19-SacB,该质粒能用于布鲁氏菌无痕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三重PCR鉴别牛、羊和猪3个布氏杆菌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是引起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根据宿主范围、培养生物特性、氧化代谢和抗原特征等,布氏杆菌属主要分为6个种(specides)19个生物型(biovar)[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dnaK、htrA、vjbR和gntR等布鲁菌的重要毒力调控基因的功能.方法 本研究利用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dnaK、htrA、vjbR和gntR在酸等体外刺激条件下和巨噬细胞感染过程中的转录变化.结果 这些毒力调控基因在体外刺激条件下、侵染过程中可特异的诱导表达,但是它们在这些刺激条件和胞内不同时期的转录丰度不同.结论 dnaK、htrA、vjbR和gntR在布鲁菌感染过程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布鲁杆菌两种外膜蛋白Cu-Zn SOD和GroEL的细胞免疫特性.方法 以布鲁杆菌16M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Cu-Zn SOD和GroEL蛋白的基因序列.采用Gateway方法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用获得的纯化蛋白刺激减毒活疫苗S19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并测定细胞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 成功克隆表达了Cu-Zn SOD和GroEL蛋白,用这两种蛋白刺激S19免疫小鼠脾细胞后,细胞上清中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并且GroEL刺激后的IFN-γ水平高于Cu-Zn SOD刺激后的IFN-γ水平.结论 GroEL和Cu-Zn SOD蛋白均具有细胞免疫反应特性,且GroEL的细胞免疫反应特性强于Cu-Zn S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