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AF,RF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病例。分析常见并发症及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回顾1999-2001年以来类似手术12例,对手术后并发症,失误原因进行总结。结果:12例随访-6个月优良90%,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定位差;内固定物松动。结论:(1)胸腰椎骨折患者争取伤后1周内手术。(2)超过2周或受伤椎体前,后纵韧带者慎做。(3)术中椎体间植骨优于横突间植骨。  相似文献   
2.
AO股骨钉旁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AO股骨钉旁交锁髓内钉(UFN)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损伤机制、特点及应用UFN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优越性、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UFN治疗11例同侧股骨颈、干骨折患者,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C形臂X线机,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锁定技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股骨颈骨折为Grarden Ⅳ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术后8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干C,型骨折术后7个月发现骨折延迟愈合,经拔除远端锁钉改为动力固定5个月后骨折愈合,其余均Ⅰ期临床愈合,Ⅰ期愈合率为82%。股骨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5.1个月;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6,9个月。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结论UFN治疗同侧股骨颈、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轻、切口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DSA监控下确定责任椎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86例,共104个椎体,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7~94岁,平均83.3岁.骨折累及1个椎体共63例,2个椎体18例,3个椎体5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和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 本组获随访7~38个月,平均16.9个月.86例114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无发生肺栓塞及神经压迫症状.术后X线及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脊柱稳定.VAS由术前(7.8±1.5)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2)分,末次随访为(1.9±1.3)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SF-36评分由(246±103)分降至术后第3天(352±117)分,末次随访为(367±131)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8.4±1.4)mm、(13.8±1.6)mm和(13.8±1.5)mm,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9.1±3.1)°、(20.7±2.3)°及(20.8±2.4)°.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SA监控下行PKP操作相对简便、灵活,增加穿刺的准确率,是一种治疗老年OVCF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老年患者卧床的常见并发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妇女腱鞘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74例绝经妇女,其中32例为腱鞘炎患者(A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的绝经妇女为对照组(B组);42例正常行经的健康体检妇女为正常对照组(C组).均进行雌激素水平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之间,雌激素(E2)水平分别为(89.7066±126.7458)pmol/L和(45.6768±30.6342)p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雌激素水平分别为(89.7066±126.7458)pmol/L和(626.7384±361.534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绝经后妇女腱鞘炎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于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年龄差异,骨质疏松所致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发病率也不同。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在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年龄差异情况。方法:选择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患者72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非髋部骨质疏松老年女性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合并疾病等状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进行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与PvuⅡ位点的PCR-RFLP分析与骨密度检测。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的等位基因X的比例和基因型XX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X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Xx和xx基因型(P<0.05)。Logistic多元回归的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XX基因型的髋部骨质疏松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说明雌激素受体基因XX位点的多态性对于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发病有一定的影响,且有相关的年龄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6.
AO中空加压螺丝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及应用AO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AO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GardenⅠ型6例,Ⅱ型13例,Ⅲ型17例,Ⅳ型7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存症,进行治疗后用AO中空加压螺钉固定,术后均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经平均4.8年的随访,无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近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8.6%;远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9.3%,除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及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外,余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5.12%。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0.24%。恢复伤前生活行走功能。结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往往有并存症,应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及采用简单有效方法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AO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跟腱内侧小切口,显露并对合断端,使用克氏针、钢丝自制矩形框架,远离断端经皮固定,稀疏、平顺缝合断端,术后踝关节休息位制动6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获得随访的39例,采用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34例(占87.18%),良5例(12.82%),未发生术后再断裂、皮肤及肌腱坏死、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矩形框架,微创无张力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辅以术后休息位制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和总结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近3年收治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52岁,平均37.5岁,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结果 经3~15个月随访,25例患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8个月,拆除全部外固定时间平均7.6个月。3例发生针道感染,4例轻度畸形愈合。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架是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雷洛昔芬辅助治疗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探讨雌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采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600片,治疗组术后开始口服盐酸雷洛昔芬,两组患者都服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周与术后第3个月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对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患侧髋部骨密度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骨密度值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术后第1个月与术后第3个月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58.2%和92.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个月进行Harris评分,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4%,对照组优良率为80.0%,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外源雌激素的加入能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值,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相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对于危险基因型的研究还存在商榷余地。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妇女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检查的老年健康妇女120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选择限制性内切酶PvuⅡ和XbaⅠ进行酶切,分析基因型的分布与频率。同时选择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处的骨密度值。 结果与结论:XbaⅠ酶切基因型XX 6例,Xx 78例,xx 36例;PvuⅡ酶切PP 32例,Pp 50例,pp 38例。不同基因型老年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值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vuⅡ酶切PP基因型妇女的大转子与ward三角处的骨密度值明显大于Pp及pp妇女(P < 0.05);而XbaⅠ酶切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妇女中股骨颈、大转子与Ward三角的骨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说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妇女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P等位基因对老年妇女大转子与Ward三角处的骨密度的维持有一定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