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探索学龄前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5 313名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红蛋白浓度,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根据各Z评分计算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及消瘦率。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特征人群贫血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与体格发育的关系。结果贵州省农村地区5~6学龄前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8.1%(26.9%,29.3%),以中重度为主(占总贫血人群的54.3%),不同年龄(P=0.0003)及地区间(P0.0001)贫血检出率不同。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因素后,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分别为非贫血组的1.57倍(OR=1.57,95%CI:1.21,2.01)、1.59倍(OR=1.59,95%CI:1.26,2.01)。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5~6岁学龄前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贫血可能会增加学龄前儿童发生生长迟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外源性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对淀粉样蛋白25-35(β amyloid 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细胞模型的相关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N2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f组,Aβ组和Aβ+Lf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u、p-Tau、Bax、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Nrf2、Keap1、HO-1等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比率;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氧化产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强度、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源性乳铁蛋白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250μmol/L的MPP+诱导N2a细胞损伤构建PD细胞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乳铁蛋白组、MPP+组和乳铁蛋白+MPP+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检测各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IL-4、IL-6、IL-13、IL-1β、TNF-α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MPP+(0、100、250、500、1 000μmol/L)N2a细胞的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蛋白的表达,检测各组的Bcl-2、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38、p-p...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各阶段增重、孕期总增重与子痫前期-子痫(PE-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招募西南三省5 396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测量获得其身高、孕前体质量、每次产前检查的体质量等指标,并计算孕期各阶段增重和孕期总增重。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标准定义其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孕期增重指标与PE-E的关系。结果 与孕前BMI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孕妇相比,孕前BMI较低者PE-E发生的可能性较低(OR=0.19,95%CI:0.03~0.62),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发病风险增加(超重OR=3.69,95%CI:2.21~6.01;肥胖OR=6.12,95%CI:1.68~17.30)。孕中期增重速率过大(OR=2.24,95%CI:1.25~4.35)、妊娠期总增重过高者(OR=1.70,95%CI:1.02~2.85)发生PE-E的风险增加。结论 孕前BMI、孕期增重和PE-E的发生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孕前应尽量达到正常体质量标准,孕期保持适宜的体质量增加,以减少PE-E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提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数据,选取初潮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信息完整且初潮前1~4年内至少具有1次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683名≥6岁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城乡分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  结果  调整总能量摄入、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后,初潮前肉类摄入量与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呈负相关(B=-0.003,P=0.00),与城市女童初潮年龄无相关(B=0.001,P>0.05),而初潮前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量与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均无相关(B值分别为0.002,-0.001,0.003,0.000;0.001,0.001,-0.001,-0.003,P值均>0.05)。  结论  初潮前肉类摄入较多可能会导致中国农村女童初潮发生较早,而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可能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代谢产物对衰老小鼠和HepG2细胞端粒长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探讨发酵微生物对端粒长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连续6周每天皮下注射80mg/kg D-gal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利用40μmol/L t-BHP干预12h构建细胞衰老模型;采用qPCR检测相对端粒长度;Western Blot 检测Tert、c-Myc、P53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MAO、SOD、CAT和GSH-Px活性及ROS、LDH和MDA水平。结果 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组小鼠肝、脑、心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更长(P<0.05),肝、脑、心脏组织中MDA和MAO生成显著降低(P<0.05),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体外实验中,与模型组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组细胞相对端粒长度更长(P<0.05),Tert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53表达显著降低(P<0.05),c-Myc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LDH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代谢产物可通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和调节P53及Tert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和HepG2端粒磨损,进而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凉山地区291名7~12岁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的基本信息及生活方式信息,采用食物频率法获得研究对象过去1年内的膳食数据,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依据《WS/T 456—2014 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判断其营养不良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学龄儿童的营养不良分布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学龄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3.06%,且以消瘦为主(8.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进行体力活动(OR=0.994,95%CI:0.990~0.999,P<0.05)和增加菌藻类食物摄入(OR=0.986,95%CI:0.931~0.996,P<0.05)是凉山地区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而油炸食品(OR=1.056,95%CI:1.020~1.100,P<0.05)和零食类(OR=1.041,95%CI:1.014~1.072,P<0.05)食物摄入过多是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凉山彝族自治州学龄儿童营养不良情况突出,且受到体力活动、菌藻类食物摄入、油炸食品类食物摄入和零食类食物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导致了一场持续的全球大流行,适宜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升高危人群对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降低患病率,预防轻症感染者发展为重症,同时减少康复期不良症状的发生,是预防病毒感染、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的重要保障。以新冠病毒感染者病症特点为基础设计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可提供配比适宜的全面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为提高生存质量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关键时期,需更加重视营养支持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营养支持的临床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女童含糖饮料摄入量对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2004—2015年数据,以初潮发生前1~5年内具有含糖饮料消费数据的293名7~16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女童含糖饮料摄入量对初潮年龄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的中位初潮年龄为12岁,软饮料摄入量为0.5 (0.2, 1.0) L/周、果汁饮料摄入量为0.5 (0.2, 0.9) L/周、含糖饮料总摄入量为0.6 (0.3, 1.3) L/周。调整基线年龄、居住地、母亲文化水平、基线能量摄入和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后,软饮料、果汁饮料摄入量和含糖饮料总摄入量对初潮年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女童含糖饮料摄入情况与初潮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