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共表达真核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满足基因治疗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双亚基共表达质粒。方法:先从人胚肾组织的逆转录产物中用PCR方法扩增出它的两个亚基P40和P35的cDNA全长,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构建单亚基质粒——P( )/P40和P(-)/P35,然后再将二者串联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oDNA3.1( )中得到P( )/IL-12质粒。脂质体转染HepG2后24,48h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hIL-12蛋白质表达。结果:P( )/IL-12质粒经酶切和测序证明两亚基连接方向正确,序列无突变;ELISA检测细胞上清结果证实可表达hIL-12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质粒——P( )/IL-12,为模拟hIL-12生理表达方式,简化hIL-12基因治疗操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满足基因治疗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 12 (hIL 12 )双亚基共表达质粒。方法 :先从人胚肾组织的逆转录产物中用PCR方法扩增出它的两个亚基P4 0 和P3 5的cDNA全长 ,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构建单亚基质粒———P(+) /P4 0 和P( ) /P3 5,然后再将二者串联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中得到P(+) /IL 12质粒。脂质体转染HepG2后 2 4,48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hIL 12蛋白质表达。结果 :P(+) /IL 12质粒经酶切和测序证明两亚基连接方向正确 ,序列无突变 ;ELISA检测细胞上清结果证实可表达hIL 12蛋白质。结论 :成功构建P4 0 和P3 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质粒———P(+) /IL 12 ,为模拟hIL 12生理表达方式 ,简化hIL 12基因治疗操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钙通道与人类遗传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从钙通道的分类、分子结构、基因情况、基因突变类型及致病机理几方面做钙通道与人类遗传病就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非综合征型并指(趾)畸形是一种常柴包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文从胚胎发育、临床分型、家系分析、基因定位、基因分析、动物模型等角度就非综合征到并指(趾)畸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临床研究表明:PJS患者发生癌的危险性高出普通人群12倍。一生中将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是50%[1]。Foley等[2]指出,PJS中的胃肠道错构瘤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易发生胃肠道恶性肿瘤。1998年Jennd和Hemminki克隆了PJS致病基因并命名为STK11[3,4]。Jennd等人推测,像PTEN和APC基因一样,STK11基因是一种有普遍作用的肿瘤抑制基因,在散发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了明确STK11基因与散发性的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我们对结直肠癌组织中STK11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和突变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基因治疗研究的需要构建人白细胞介素 12 (hIL 12 )双亚基基因共表达质粒 [(P( ) IL 12 ) ],比较它与单个亚基基因表达质粒 [P( ) P4 0 和P(- ) P35]1∶1共同转染肝癌细胞HepG2后 4 8小时表达结果。方法 :分别克隆hIL 12P4 0 、P35亚基cDNA全长至pcDNA3 1(± )中构建P( ) P4 0 和P(- ) P35,再将两者串联克隆至pcDNA3 1( )中构建P( ) IL 12。脂质体转染 3种质粒至肝癌细胞HepG2 ,4 8小时后抽取细胞总RNA做半定量RT PCR ,同时取细胞上清做ELISA及Western杂交 ,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转染方式均可以表达hIL 12蛋白质且半定量RT PCR显示较未转染组hIL 12的mRNA水平均增加 ;转染后 4 8小时P( ) IL 12组细胞培养上清hIL 12表达量较 [P( ) P4 0 和P(- ) P35]按 1∶1比例共同转染组显著增高(P <0 0 5 )。结论 :人白细胞介素 12双亚基基因串联共表达质粒 [P( ) IL 12 ]能够转入HepG2并表达hIL 12蛋白质 ,并且转染后 4 8小时hIL 12表达量较单个亚基基因表达质粒 [P( ) P4 0 、P(- ) P35]1∶1共转染者显著高。  相似文献   
7.
STK_(11)基因突变在中国人Peutz-Jeghers综合征中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明确 STK1 1 基因在中国人 Peutz- Jeghers(PJ)综合征的突变特征 ,为建立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用 DNA直接测序方法 ,对 18个家系的 PJ综合征患者 STK1 1 基因 9个外显子进行研究。结果 在 6个家系中发现 6个使基因产物发生改变的突变 ,推测最终导致产生截短型蛋白。结论 在中国人PJ综合征患者中 STK1 1 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 6 /18。突变位点比较广泛 ,2 /3集中在第 1外显子。两代以上发病的家系突变率为 6 6 .7% ,散发病例突变率为 16 .7  相似文献   
8.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临床研究表明:PJS患者发生癌的危险性高出普通人群12倍。一生中将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是50%[1]。Foley等[2]指出,PJS中的胃肠道错构瘤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易发生胃肠道恶性肿瘤。1998年Jennd和Hemminki克隆了PJS致病基因并命名为STK11[3,4]。Jennd等人推测,像PTEN和APC基因一样,STK11基因是一种有普遍作用的肿瘤抑制基因,在散发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了明确STK11基因与散发性的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我们对结…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以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来源真菌为对象,筛选产抗炎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红树林真菌。方法 将pNFκB-luc 与pRL-SV40-C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Raw264.7细胞,脂多糖(LPS)刺激该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筛选体 系,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来源真菌的发酵粗提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CCK-8法检测粗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影响;光学显 微镜观察粗提物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化作用。结果 从102株红树林沉积物来源真菌中获得5株阳性菌株,其发酵粗提物可 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活化,菌株编号分别为H788、H1458、H515、XT20-8和T2-3'。结论 5株红树 林沉积物来源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其活性成分值得开展进一步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突变热点和明确我们最近收集到的一个遗传性耳聋家系是否为已克隆的耳聋基因的突变所致。方法 :该家系 5代共 4 7人 ,其中耳聋患者 1 8人 ,从家系图分析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所有患者均为语后聋 ,从 1 6 3 0岁起病 ,为双耳对称性、进行性、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聋 ,不伴其它器官系统的异常 ;采用PCR 直接测序法在该家系中进行HDIA1、GJB3、GJB2、DFNA5、а tectorin(可导致DFNA8和DFNA1 2两型遗传性耳聋 )、MYO7A、POU4F3等 7个常染色体显性耳聋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发现CX2 6基因有 2种核苷酸改变即A3 4 1G和GC2 5 7 2 5 8CG ;POU4F3基因有 1种核苷酸改变即T90C。分析后发现 ,上述核苷酸改变均不是该家系耳聋的致病性突变。其余 5个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 :该常染色体显性耳聋家系由目前已克隆基因突变所致的可能性较小 ,笔者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极有可能定位一个新的耳聋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