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及药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保护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国内外学者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对于脑缺血的药物治疗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一氧化碳(CO)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准确度。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诊断为喘息性疾病入院治疗的80例婴幼儿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无低氧血症患者为观察1组40例,观察2组为急重症4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60例入院健康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血红素加氧酶-1以及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进行测定,观察疾病者与正常者HO-1、COHb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观察1组、观察2组患儿血清HO-1、COHb水平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2组血红素加氧酶-1与COHb浓度水平变化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观察1组COHb含量、HO-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2组,P0.05,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HO-1、COHb水平含量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临床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治疗时,可对HO-1、COHb含量进行检测,其能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治的支原体性大叶性肺炎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患儿均随访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变化,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IL-6、PC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咳嗽减轻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胸片示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F 25%~75%为(1.86±0.53)L/s,FEF 75%为(0.95±0.48)L/s,FEF 50%为(1.99±0.83)L/s,FEF25%为(3.42±0.68)L/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6、PCT,均较对照组水平低(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血清CRP、IL-6、PCT水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肺炎患儿应用纳洛酮、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对心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92例重症肺炎伴心衰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以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HR、R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得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儿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儿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重症肺炎伴心衰患儿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HR、RR、心功能、血气指标,并且不会增加治疗的风险,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宝鸡地区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和其耐药性,指导该地临床选用抗生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于宝鸡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512例,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归入感染组,将未发生该病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吸取感染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致病菌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并且使用药敏实验仪对前五种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感染组患者177例,对照组患者335例,发病率为34.5%.分离出病原株100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3株,占63.0%;革兰阳性菌25株,占25.0%;真菌12株,占12.0%.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咇肟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等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咇肟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结论:宝鸡地区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前五种优势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在临床上,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研究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