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 ,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 ,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 。青年肝癌 (<35岁 )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为加深对青年肝癌特点的认识 ,将本院 1994~ 1999年共收治的 13例青年肝癌患者临床特点作以下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青年肝癌患者 13例 ,诊断标准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进行[2 ] ,占同期收治肝癌患者 12 6例的 10 3%。男性 12例 ,女性 1例。年龄 2 2~ 34岁 ,平均年龄 2 8岁。出现症状时间 2小时至 3年 ,平均 6 5月。首次住院至死亡时间 2 9天至 2年 ,平均 4 7月。1 2 临…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2联合羟喜树碱生物化学治疗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生物化学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晚期原发性肝癌5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7例,联合用IL-2,HCPT药物;对照组26例,联合用5-Fu,ADM,MMC或DDP药物。按常规经股动脉插管,超选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栓塞灌注生物化学治疗(治疗组)或单纯化学治疗(对照组)。结果 两组均无CR病例。治疗组有效率(70.4 %)高于对照组(42.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血清AFP≥200 μg/L以上者病例,治疗后下降幅度达50 %以上者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除发热外对照组多于治疗组,且较治疗组重。结论 IL-2联合HCPT经肝动脉导管栓塞生物化学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确诊时多已属中晚期。且原发性肝癌约80%是在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展,常伴有门静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肝脾双介入疗法可控制肝癌,缓解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为肝癌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预防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9例盆腔放疗患者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予以常规准备,放疗前2 h排空大小便,饮温水500~800 ml,憋尿充盈膀胱,放疗期间鼓励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蒙脱石散3 g+康复新液30 ml+0.9%氯化钠溶液20 ml混合成灌肠液与放疗同步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8.2%和53.7%,其中1级分别为14.5%和31.5%,2级分别为3.6%和14.8%,3级分别为0和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康复新液与放疗同步保留灌肠对预防盆腔放疗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操作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血清和胃液中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胃癌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和胃液中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5例胃癌患者为A组,同时选取同期的35例良性胃病患者为B组和35名健康人为C组,后将3组人员的血清及胃液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724(CA724)中的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A组的血清及胃液TNF-α、CEA、CA199和CA724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清及胃液TNF-α、CEA、CA199和CA724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胃液明显高于血清,P均〈0.05。结论:在胃癌的诊断中采用血清及胃液TNF-α、CEA、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对于提高检测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5岁,因右乳腺包块1个多月于2005年1月11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体温36.7℃,P75次/m in,R18次/m in,BP14/11kPa,K arnofsky评分90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约4cm×3cm包块,质硬、边界清、无压痛。局部皮肤及乳头未见异常。左乳腺正常。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查体未见异常。结合病史、彩色超声等检查考虑“右乳腺癌”。术前胸片检查示:心肺未见异常。遂于2005年1月21日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乳腺外上象限,大小2.5cm×3cm。术中行冰冻病理证实为右乳浸润性癌。遂行右乳腺…  相似文献   
7.
姑息性化疗是当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春瑞滨对肺癌的疗效肯定,目前对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化疗的报道较多,而NC方案(长春瑞滨加卡铂)化疗的报道较少.由于NP方案的消化道反应、肾功能影响及静脉炎等较重,患者化疗耐受性差,故从2001年至今,我们采用NC方案治疗37例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S)患者,同时注意局部静脉炎的预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放射治疗与放射治疗同期合并顺铂(PDD)加卡培他滨(CAP)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性,同时评价此联合方式的安全性。方法:从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7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a,92分期)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在放疗的第1、4、7周均用PDD+CAP各化疗一周期,PDD:20 mg/m2,静脉滴注,连用5天;CAP:1 000mg/m2,每天2次,连用14天,休7天;21天为一周期。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原发灶采用60Co外照射,颈部淋巴结引流区采用60Co前切线照射加深部X线垂直照射,鼻咽部剂量为65~70 Gy/6.5~7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5~70 Gy/6.5~7周。结果: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9.7%,69.2%(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3.8%(P(0.05)。结论:顺铂加卡培他滨方案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改善患者的生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钟惠  江英强 《人民军医》2012,(6):510-511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观察组)与芬太尼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μg/kg、瑞芬太尼0.5μg/kg(观察组)或芬太尼1.0μg/kg(对照组)、丙泊酚1.5mg/kg。术中如有体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则追加丙泊酚0.5mg/kg。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和离院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患者满意度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叙述正确率、通过筛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疗效。方法盐酸吗啡缓释片30 mg/12 h开始给药,然后根据镇痛效果调整剂量,不能缓解者按25%~50%逐渐加量至患者感到舒适为止,最小剂量60 mg/d,最大剂量600 mg/d。结果56例中,癌性疼痛完全缓解13例(23.2%);明显缓解17例(30.4%);中度缓解21例(37.5%);轻度缓解及无效5例(8.9%);总缓解率为91.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各平均为32.21±5.80和49.27±5.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未发现药物依赖性。结论盐酸吗啡缓释片能有效控制癌性疼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癌性中重度疼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