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速控制麻疹过程中,快速、敏感的麻疹病例监测系统对于及时准确地发现麻疹疫情,制定与评价相关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绵阳市于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系统,通过加强疫情报告、病例调查、实验室监测,使麻疹监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网络更加完善,为麻疹病例的确诊与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2005年绵阳市麻疹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1998—2007年绵阳市霍乱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绵阳市霍乱流行特征,探讨霍乱疫情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霍乱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霍乱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霍乱流行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98—2007年共发生霍乱暴发疫情40次,发病人数255人,农民占霍乱发病人数的54.09%;近4年,80%的霍乱疫情和92.86%(26/27)的患者是由农村群体聚餐引起;乡村医生霍乱流行病学知识知晓率为68.79%;84.62%的农村居民选择在自家举办宴席,78.85%会使用甲鱼;农村村厨卫生安全意识不高;2006—2007年3次在8份市售海水产品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近年来绵阳发生的霍乱疫情主要由外来污染海水产品引起,农村群体聚餐、村厨、农村居民和村医卫生防病知识缺乏和卫生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霍乱疫情发生和疫情难以早期发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霍乱是甲类肠道传染病,是国际检疫性疾病,食用了受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后,易出现发病急、病程重、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这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霍乱弧菌的变异株,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部分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给霍乱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002年3月初,我市一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有1人系霍乱弧菌带菌者,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污染了食物,致使游客用餐后感染了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5.
绵阳市一起水源性腹泻爆发性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我市某镇中学因饮用水污染而发生了一起腹泻爆发性流行,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病原学证实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164型所致.  相似文献   
6.
陈志  陈佳  先德强  周云  郑幸福  江智辉 《重庆医学》2012,41(23):2358-2360,2363
目的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探讨绵阳地区结核分支杆菌的基因型特征,为本地结核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结核分支杆菌菌株和患者资料,采用国际上推荐的15个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BioNumerics(Version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比例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对79株结核分支杆菌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高度的基因多态性。QUB-11b、MIRU26、Mtub 21和MIRU 16分辨能力更高(HGI>0.7),位点MIRU 4、ETR-A和ETR-C显示分辨能力相对较低(HGI<0.4)。79株菌分为7个基因群,以Ⅲ群和Ⅴ群为主,Ⅲ群占46.8%,Ⅴ群占41.8%,其它群所含菌株较少。复治患者在Ⅲ群、Ⅴ群和其他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2.43%、21.21%和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群中菌株耐药率高达36.36%,明显高于Ⅲ群(10.81%)和其他群(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绵阳地区结核分支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主要流行型为Ⅲ群和Ⅴ群,主要耐药型为Ⅴ群,应加强Ⅲ群和Ⅴ群菌株的流行监控,加强Ⅴ群菌株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绵阳市近5年来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为监督和保障食品卫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对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检测3614份食品,合格率82.13%。不同年度间食品合格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17.99,P〈0.01);春夏秋冬四季食品合格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87.62,P〈0.01),夏季食品合格率最低,受微生物污染情况较其他季节严重;不同检测目的食品样品中,送检样品合格率显著高于抽检样品和委托样品(X^2=40.55,P〈0.01);不同类别食品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X^2=492.86,P〈0.01),发酵酒合格率最高这100%,凉拌菜合格率最低,仅为51.12%,其次是熟肉制品,合格率为59.37%。结论不同季节、不同种类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不同。卫生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夏季食品、特别是凉拌菜、熟肉制品等的监督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良君  江智辉  王学军  陈果  陈志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34-1836
目的了解绵阳市城区餐饮业餐饮具消毒合格情况,为卫生监管部门制定餐饮业餐饮具的卫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规定的纸片法对2005-2008年间该市餐饮业142886件餐饮具进行采样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度绵阳城区共监测餐饮具142886件,合格115356件,总合格率为80.73%。各年度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5.88%、79.52%、81.26%和86.40%,各年度间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规模经营单位、不同类别、不同季节、不同消毒方式餐饮具消毒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型餐饮业餐饮具消毒效果明显高于中小型餐饮业;筷子的合格率最低,仅为71.47%,明显低于其他类别的餐饮具,第3季度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季节,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方式餐饮具消毒合格率最高。结论绵阳市城区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今后的卫生监管中,应加强中、小型餐饮业第3季度餐饮具的执法监督检测力度,加强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餐饮具消毒合格率,是防止因餐饮具消毒不严而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病原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等5种肠道病原菌是严重危害人、畜的主要病原菌,其主要传播仍为粪口途径。国内曾对部分蔬菜、肉类等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探索上述5种肠道病原菌在有生吃习惯的蔬菜和直接入口的水果、冰糕、卤肉、糕点等9类食品中的生存状况及血清型别,以便找出预防的措施,我们于1987年在我市开展了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为研究对埃尔托弧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在实验室内观察了一些消毒剂与抗菌素对该菌的杀灭或抑制作用。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