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大三口腔专业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名学生本学期内接受常规口腔正畸学理论教学,研究组40名学生学期内则接受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口腔正畸学教学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实践技能以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并对比两组学生对口腔正畸学教学的评价结果。结果研究组学生期末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以及案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研究组学生对渐进式教学各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中总赞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腔正畸学带教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并能有效节省学习时间与精力。  相似文献   
2.
口腔外科临床教学是口腔外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口腔外科专业相关的治疗、护理等多项知识与技能,为学生顺利从事口腔外科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口腔外科临床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实训师讲解教学、实训内容,由学生学习及完成相关实训、实验报告等。但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学生多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应付式的完成实训,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大胆的采用目前流行的 PDCA (Plan-Do-Check-Action)循环理论来指导口腔外科临床教学并开展教学实验。现就PDCA相关理论及实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血管生成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CAM-1、TNF-α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VCAM-1和TNF-α在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VCAM-1和TNF-α同时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CAM-1和TNF-α单一表达阳性的MVD值(P<0.05)。结论:VCAM-1和TNF-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并可能在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背景:颞肌筋膜瓣移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缺少的的治疗方法,但如何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及移植方式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是月前临床正在探讨的热门课题.目的:为对病变严重敛不能保留的关节盘进行重建,报道应用带蒂颞肌筋膜瓣移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方法和随访结果,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5-12/2007-06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完成.对象:选择14例(16侧)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和5例(5侧)关节盘穿孔,共19例(2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方法:19例(2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耳颞部切口行关节盘切除并应用带蒂颞肌筋膜瓣移植重建.对所有患者移植前与移植后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MRI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随访观察带蒂颞肌筋膜瓣移植重建关节盘后患者张口度、咬合关系、颞部丰满度、关节区疼痛的数据化测定值、患者满意度等及MRI影像T1、T2加权像矢状位与冠状位移植物信号变化及连续性.结果:19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7个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统计学比较发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移植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RI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内移植物呈中等信号带状影像且边界较清晰,未见中断或呈片段状.结论:带蒂颞肌筋膜瓣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盘能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关节粘连,并且制备方便、无明显供区并发症,是一种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B cell lymphoma 2(Bcl-2)、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腺体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只Wistar大鼠进行不同时间点腮腺主导管结扎建立腮腺萎缩模型;分别于术后1、3、5、7、14、21、30、60、90、150、180 d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Bax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主导管结扎后7 d多数腺泡细胞萎缩消失。Bcl-2和Bax在正常腺体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主导管结扎后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在腺体中呈高表达,3 d时Bax表达达到峰值(1.99±0.10),21 d时Bcl-2的表达达到峰值(3.02±0.10),随后Bcl-2及Bax表达均降低。 Bcl-2/Bax比值在1~21 d升高,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结论:腮腺主导管结扎后Bax、Bcl-2的表达与腮腺萎缩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造影-介入疗法治疗化脓性腮腺炎价值。方法对28例接受过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治疗、疗效不理想的腮腺炎患者,在X线监控下行微导管药物介入治疗。结果阻塞性腮腺炎患者一次治愈率75%;非阻塞性腮腺炎患者一次治愈率58.3%。结论造影-介入治疗化脓性腮腺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通过GE 64层容积CT扫描,GE ADW 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观察骨折情况。结果 90例患者,GE容积CT扫描及其后处理的图像共发现317处骨折,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及颌面部立体形态改变。结论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骨折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腮腺再生过程中的肌上皮细胞(MEC)数量及分布的变化。方法 54只Wistar大鼠分为8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结扎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后第14天使其再通,分别于再通后第0、1、3、5、7、10、14、21天获取腮腺组织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再生腺体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量分析MEC在腮腺再生不同时间点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腮腺组织于主导管结扎后第14天明显萎缩,多数腺泡细胞消失,导管样结构明显增多;而MEC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分布在导管样结构周围。导管再通后,从第3天开始,腺泡细胞明显增加,导管样结构明显减少,同时MEC数量减少,主要分布在新生腺泡及导管样结构周围,导管再通第3、5天时MEC数量下降最为明显;再通14 d后,腺体结构和MEC的数量及分布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MEC的数量和分布在腮腺萎缩后再生的第14天可基本恢复正常,腮腺的再生主要发生在主导管再通后的5 d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In-Ovation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和整平牙列过程中上颌牙槽弓及牙弓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上颌牙列轻度拥挤的正畸患者(女13例,男7例,17~35岁),应用In-Ovation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和整平上颌牙列,在T1阶段(即治疗前)和T2阶段(即应用0.016英寸Ni-Ti圆丝排齐和整平结束时)分别制取患者上颌模型,所有模型用专用激光扫描仪扫描,并用Imageware图像软件分析处理,建立数字化研究模型,然后选取牙槽弓及牙弓测量标志点进行多项测量。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牙槽弓及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的变化。结果与T1阶段相比,T2阶段除了磨牙中央窝点间牙弓宽度测量项目外,所有牙槽弓、牙弓宽度测量值以及牙弓周长测量值均显著增大(P<0.05),但牙弓长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上颌牙列轻度拥挤的患者,在应用In-Ovation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和整平牙列的初期,就可使上颌牙槽弓及牙弓宽度、牙弓周长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