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不同类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变化以及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恶性肿瘤免疫逃避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3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病理分级,按1987年国际抗癌协会(UICC)标准进行临床分型(浅表和浸润),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中Dc。【结果】133例标本中肿瘤Dc数目明显少于瘤旁组织(G1 16.85±1.1,G2 9.45±2.17,G3 2.99±1.19 vs G1 21.8±4.78,G2 21.71±4.72,G320.00±5.49,P〈0.01)并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减少,相同病理分级浅表性膀胱癌实质内Dc数目(G2 10.79±1.69;G3 4.79±0.67)明显多于浸润性膀胱癌实质内Dc数目(G27.52±1.0;G3 2.46±0.66),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旁组织Dc数目在不同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型的标本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仅在机体有炎症或肿瘤时作为抗原递呈者出现;肿瘤内Dc数目的减少是恶性肿瘤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排斥的一个可能机制;浸润性膀胱癌容易转移可能与瘤内Dc数目及活性过度下调和Dc过早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ε(PKCε)在不同病理类型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方法 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10例、癌旁(PC)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4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PKCε的表达情况,分析PKCε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及PCa分级、分期的关系。 结果 PCa组PKCε表达阳性27例,BPH组无阳性表达,NP组1例,PC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Gleason评分≥8分组中PKCε表达阳性12/13例,2~4分组4/10例,5~7分组11/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KCε表达阳性10/12例,T4期9/10例,T1、T2期分别为1/6例和7/15例,高分期与低分期组PKCε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转移组PKCε表达阳性9/10例,未转移组18/3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血清PSA≤20 ng/ml者PKCε表达阳性7/15例,>20 ng/ml组20/18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a组织中PKCε的表达率较高,并且与PCa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临床上可考虑作为PCa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并改进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体内股骨及脊柱转移动物模型,为不同部位的PCa骨转移的诊治及骨应力改变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PCa细胞(RM-1)注射到小鼠(C57BL/6)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观察记录小鼠活动变化、成瘤情况,测定瘤体大小及记录存活时间。取模型的双侧股骨组织,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测算灰度值(骨密度), 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建模情况及成瘤类型。结果:各细胞浓度梯度小鼠均成瘤,各股骨转移模型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同组间无差别(P>0.05),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所有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PCa骨转移模型构建成功,且较低RM-1细胞浓度构建的PCa骨转移动物模型生存时间较前期构建的动物模型明显延长(约1倍,至少2周)。结论: 成功用同一PCa细胞株构建了不同部位(四肢骨和中轴骨)的PCa骨转移体内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腔穿刺注射肿瘤细胞建立PCa骨转移动物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生长迅速,且可稳定复制,为进一步PCa骨转移的骨应力改变及防治的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及其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SM—E、PSMA在前列腺癌(53例)和前列腺增生(79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定量表达,分析其差异。【结果】PSM.E相对表达量在PCA组(-8.22±0.32)高于BPH组(-9.99±0.41),P〈0.001;PSMA相对表达量在PCA组(-12.514-0.31)高于BPH组(-13.7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和BPH组内PSMA与PSM—E相对表达量有相关性(r=0.36,P〈0.05;r=0.65,P〈0.01),与血清PSA均不相关。【结论】外周血定量检测PSM—E表达差异可用于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与PSMA相比PSM.E表达量更高,其检测的灵敏度更高,PSM—E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及其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65377;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SM-E&#65380;PSMA在前列腺癌(53例)和前列腺增生(79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定量表达,分析其差异&#65377; 【结果】 PSM-E相对表达量在PCA组(-8.22 ± 0.32)高于BPH组(-9.99 ± 0.41),P < 0.001;PSMA相对表达量在PCA组(-12.51 ± 0.31)高于BPH组(-13.72 ± 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CA组和BPH组内PSMA与PSM-E相对表达量有相关性(r = 0.36,P < 0.05; r = 0.65,P < 0.01),与血清PSA均不相关&#65377; 【结论】 外周血定量检测PSM-E表达差异可用于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与PSMA相比PSM-E表达量更高,其检测的灵敏度更高,PSM-E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65377;  相似文献   
7.
大蒜素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BIU87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TUNEL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大蒜素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与大蒜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5mg/L大蒜素作用5d可以杀死50%以上的细胞;可诱导BIU8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在S-和G2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减少,bax无明显变化,caspase-3表达及活性增高。【结论】诱导细胞凋亡是大蒜素发挥抗瘤效果的一种重要机制;凋亡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及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胸苷激酶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及凋亡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系统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杀伤作用及对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将TK基因成功转入BIU87。噻唑蓝(MTT)法、TUNEL法、流式细胞仪(FCM)分别检测GCV对其生长影响及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bak、Caspase-3 mRNA表达变化.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 作用5dlmg,/LGCV能杀死67%的细胞,100mg/,LGCV达到最大杀伤率杀死97%的细胞;GCV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在S和G2期;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Caspase-3表达及活性升高。结论 HSV-TK/GCV系统可有效杀伤膀胱癌细胞并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bcl-2和bax表达变化、Caspase-3活化是引起凋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联合二烯丙三硫(DATS)对膀胱癌细胞T24的协同杀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TUNEL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HP、DATS及二者联合对T24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Bcl-2、Bax的表达变化;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 THP、DATS均能抑制T24细胞生长,DATS可明显提高THP的杀伤效应;THP(0.25mg/L)联合DATS(3mg/L)作用48h的细胞生存率为(32.3±2.6)%,低于单独应用THP(63.2±1.4)%和DATS(61.9±4.2)%,二者具有协同抑瘤作用;联合药物组可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及G2/M期细胞比率,并更能显著抑制Bcl-2的表达,促进caspase-3的活性增加。结论 THP联合DATS可通过共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协同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该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Bcl-2的表达及caspase-3的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 2 0年来肿瘤基因治疗发展迅速 ,并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初见成效 ,本文就基因转移的方法及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策略作一综述 ,期望对从事膀胱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