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TME手术原则完成21例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回顾性总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GLQI质量量表随访调查分析其生存质量.结果 21例病人成功进行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100%;手术时间160~310 min ,平均209.29 min;术中失血量50~200 ml ,平均127.14 ml;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的距离2~5 cm ,平均3.07 cm,切缘癌细胞阴性;平均清扫的淋巴结数目11.24个,术后2~3 d胃肠功能恢复并下地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9 d.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高、美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生存质量高,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临床诊治(附8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肠外瘘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肠瘘多在术后1~2周发生,经口服或引流管注入60%泛影葡胺60~100 ml造影后明确诊断,均行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加强抗感染.20例患者行腹腔冲洗引流,62例在B型超声定位下穿刺引流,4例急诊行剖腹冲洗引流,其中2例行降结肠造瘘.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全身感染严重且反复发作,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15 天和第28 天死亡.其余84例住院治疗时间平均12 d,均顺利出院.结论 对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患者,早期彻底的腹腔冲洗及有效的腹腔和脓肿引流,是控制感染、治愈肠外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术中意外出血是任何一个外科医生不能回避及轻视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还使患者面临死亡的危险.本研究同顾分析2001年至2007年我科1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中发生意外出血的治疗过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和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2-01~2007-12 收治7例AMVT的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病人中治愈出院6例,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结论 早期AMVT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等影像学检查是获取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及时抗凝溶栓治疗可阻止血栓蔓延,出现腹膜炎表现时要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施行的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1例及同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肠道功能恢复较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腹腔镜组比腹腔镜辅助组缩短(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手术耗材费减少(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可达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且完全腹腔镜组具有美观、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渗晶体/胶体液在围手术期改善第三间隙积液的临床影响。方法对2006-08~2009-01间44例胃肠道癌根治术病人,研究组(n=22)输注高渗晶体/胶体液后续晶体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n=22)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术后第一个24h、术后第二个24h、术后第三个24h的输入液量、术前及术后第1天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第三个24h尿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一个24h和术后第二个24h的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术后第一个24h尿量明显较对照组多,对照组术后第二个24h尿量较研究组多。结论高渗晶体/胶体液临床用药安全,在胃肠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具有促进尿量峰值提前出现、明显改善减少第三间隙积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5月~2008年9月,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4例,在遵循肿瘤根治术原则下实施无瘤技术以减少或防止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等。结果 24例均完成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D1淋巴清除术3例,D2淋巴清除术21例。手术时间(149.1±35.4)min;术中出血量(152.5±87.7)ml。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非手术治疗止血。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24例随访3~24个月,3例(12.5%)术后复发或转移:1例Ⅱ期肝转移,2例Ⅲ期病人分别出现食管空肠吻合旁种植转移和骨转移,均为D2淋巴清除术。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严格掌握手术入选标准,术中标准的根治范围和严格遵循癌症手术的无瘤原则,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大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提出遵循无瘤技术及肿瘤根治术原则。结果34例(100%)均完成腹腔镜下肿瘤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38~246min,平均为184min。随访3~24个月,5例(14.7%)复发或转移,均未发现有穿刺鞘部位种植。结论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中只要严格遵循无瘤技术的原则,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渗晶体/胶体液在围手术期改善第三间隙积液的临床影响。方法对2006-08—2009-01间44例胃肠道癌根治术病人,研究组(n=22)输注高渗晶体/胶体液后续晶体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n=22)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术后第一个24h、术后第二个24h、术后第三个24h的输入液量、术前及术后第1天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第三个24h尿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一个24h和术后第二个24h的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术后第一个24h尿量明显较对照组多,对照组术后第二个24h尿量较研究组多。结论高渗晶体/胶体液临床用药安全,在胃肠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具有促进尿量峰值提前出现、明显改善减少第三间隙积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