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殷小敏 《中外医疗》2014,(20):53-54
目的探讨单切口术式以及双切口术式用于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间于该院行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34例(47只眼)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采用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患者33例(47只眼)为观察组,在术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滤过泡、眼压、视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有效率为87.23%,观察组功能性滤泡形成有效率为85.10%,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为(16.37±4.29)mmHg,观察组为(17.34±4.91)mmHg,单切口组以及双切口组分别在术后有2眼以及1眼发生浅前房,经治疗后均康复,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切口与双切口术式均可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手术;但双切口术式更简单且易于掌握,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及其种类。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B6-Co小鼠36例(模型组)和正常B6小鼠10例(对照组)的角膜,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36例模型组的角膜,细菌PCR检测阳性21例,阳性率为58.33%。真菌PCR检测标本36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19.44%。结论:病原菌感染是引起B6-Co小鼠角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殷小敏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91-1392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及小梁切除手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接收治疗的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采用Topcon_Sp3000 P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分析,并且对(含分析仪)小梁切除术后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后,患者平均细胞面积为(494.51±152.43 um2)、变异系数为(1.17±10.26%)、最大细胞面积为(733.15±109.91 um2)等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细胞密度为(2192.56±535.04个/mm2)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小梁切除手术后会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产生损伤。因此,患者手术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青光眼发作次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发展,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滴眼液对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56例(70只眼),手术前后均应用rhEGF滴眼液;对照组53例(62只眼),除不使用rhEGF滴眼液外,术前术后用药均与试验组相同,观察术后1、3、7 d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1、7 d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试验组术后1、3、7 d角膜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7 d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使用rhEGF滴眼液降低了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减轻了角膜水肿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夹管训练在普外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抽取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31),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夹管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于拔管当天行膀胱功能训练,分析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排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顺利率为93.55%,对照组患者排尿顺利率为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普外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早期夹管训练,能够改善其排尿异常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 ,将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24%(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72%,(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缩减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术后顽固性呕吐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另外的未合并顽固性呕吐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PD手术术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并采用CIVIQ生活量表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术前总胆红素≥170μmol/L、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术中出血量≥250 m L以及术后有并发症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的影响因素(均P0.05);(2)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因素代入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之中,结果显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术前空腹血糖以及术后并发症(均P0.05);(3)本组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IVIQ评分分别为(70.20±11.21)分及(89.38±15.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顽固性呕吐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术前空腹血糖以及术后并发症,应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观察。对此,应对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8.
B6-Co小鼠角膜病的细菌学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6-Co小鼠角膜浑浊形成的细菌学因素.方法 以正常B6和B6-Co小鼠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日龄组的小鼠眼部取角膜分泌物或角膜刮片,分别接种到血平板和营养肉汤上,恒温培养24h.挑取菌落或肉汤管内的悬浮液涂片,革兰氏氏染色,镜检,记录结果.将纯化培养获得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 正常B6小鼠与角膜浑浊小鼠存在角膜细菌学差异.结论 B6-Co小鼠角膜混浊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6例留置胃肠减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按分层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7.37%,对照组84.2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干预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低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殷小敏 《中外医疗》2012,31(6):170-170
目的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实施相应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近2年55例老年全麻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正确及时的呼吸道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