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M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onga EZ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造模当天(第1天)ip给予MC 22.5和45 mg·kg-1,每天1次,连续7 d。分别于术后第2天和第7天采用横木行走试验评价各组动物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侧脑血管周围免疫球蛋白IgG渗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ERK1/2蛋白含量变化。结果术后第2天,I/R大鼠行走功能显著降低、脑组织IgG渗出显著增加、MMP-9和NOS2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MC 45 mg·kg-1可明显改善I/R引起的IgG渗出及NOS2表达增加(P<0.05),MC 45与22.5 mg·kg-1均可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增加(P<0.05);各组p-ERK1/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I/R大鼠行走功能评分仍显著低于假手术组,IgG渗出、MMP-9和NOS2表达依然维持在与术后第2天接近的高水平;MC 45与22.5 mg·kg-1可显著促进I/R大鼠行走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MMP-9和NOS2的表达(P<0.05);MCAO阴性对照组p-ERK1/2含量显著增加,MC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p-ERK1/2的增加(P<0.05)。结论 MC的脑保护作用与改善血脑屏障损伤有关,且可能与抑制MMP-9及NOS2表达相关,其可能通过抑制MAPK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进行系统性的再评价.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和糖尿病组(45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60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监测6个月,动态考察大鼠的体重、血糖变化,同时测定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参数.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考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缩写ICAM-1)表达量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活性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STZ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加.视网膜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退化,有闭锁现象,静脉扩张明显,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视网膜中的VEGF表达增加(IOD/area 0.66±0.28,空白组0.25 ±0.03),PEDF表达减少(IOD/area0.07±0.06空白0.19±0.04),与血-视网膜屏障相关的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70%,炎症因子ICAM-1增加2.58倍,AR活性升高3倍.结论 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在多个位点,借助该模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3.
观察甘松新酮对缺糖缺氧损伤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采用孕14天小鼠胚胎皮层制备原代培养神经元;MTT法确定甘松新酮对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的安全剂量,并观察其对缺糖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药物对缺糖缺氧损伤神经元以及正常培养神经元蛋白激酶A(PKA)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甘松新酮(50和100μmol·L-1)能够增加缺糖缺氧损伤神经元的存活率(P<0.01,与OGD组比较);同时,能增加缺糖缺氧神经元PKA、小分子G蛋白Ras的相关蛋白1(Rap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激酶1(MEK1)及磷酸化的ERK1/2(p-ERK1/2)的表达,且此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对正常培养神经元研究结果显示,甘松新酮(50、100和200μmol·L-1)也能增加其PKA、Rap1、MEK1及p-ERK1/2的表达(P<0.01)。以上结果表明,甘松新酮对缺糖缺氧损伤的原代培养神经元有明确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药物激活PKA和ER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浙贝母总生物碱(TAF)对人肺腺癌A549/顺铂(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①离体实验:采用MTT法观察TAF(12.5~200mg·L-1)对A549和A549/DDP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MTT法检测TAF 9mg·L-1对A549/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同时设环孢菌素A(Cys A)1mg·L-1和汉防己甲素(Tet)1mg·L-1为阳性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相对表达;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DDP细胞P-糖蛋白(P-gp)相对表达。②在体实验:制备BALB/c裸鼠A549/DDP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DDP 5mg·kg-1、TAF2 mg·kg-1、DDP 5 mg·kg-1+TAF 0.5,1和2 mg·kg-1联用组,每两天ip给予DDP,每天ig给予TAF,持续13d,检测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结果 TAF作用72 h抑制A549和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141±5和(298±22)mg·L-1;IC10值分别为15.3±1.9和(9.0±1.2)mg·L-1。DDP 0.01~100mg·L-1与TAF 9 mg·L-1合用后,DDP抑制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由(14.06±3.72)mg·L-1降至(0.79±0.14)mg·L-1,抑制A549细胞存活的IC50值无明显变化;TAF对A549/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17.80倍,高于Cys A(10.16倍)和Tet(14.05倍)。TAF可明显降低A549/DDP细胞MDR1 mRNA及P-gp相对表达(P<0.01)。DDP 5mg·kg-1体内抑瘤率为49.9%,与TAF 2mg·kg-1合用后抑瘤率增至67.4%(P<0.01)。结论 TAF在体内外均可逆转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可降低MDR1 mRNA和P-gp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高浓度葡萄糖致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C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RRCECs,并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用PNS作用于4~6代的RRCECs,实验分为正常组、高糖组(30 mmol/L)和高糖不同浓度PNS(20、50、100 mg/L)组,分别使用MTT比色法和台盼蓝计数法观察PNS对细胞活力及数目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作用前后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PNS 50、100 mg/L作用48 h和72 h可明显减轻高糖造成的RRCECs损伤,提高RRCECs活力(P0.01);台盼蓝计数结果显示,在PNS作用48 h后PNS 100 mg/L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72 h后PNS 50、100 mg/L组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随着PNS药物浓度的增高,高糖环境下RRCECs中的ICAM-1表达量逐渐减少(P0.05)。结论PNS可以减轻高糖引起的RRCECs损伤,减少高糖环境下RRCECs中ICAM-1表达。PNS对RRCECs的保护作用与ICAM-1表达调节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操作准确性,减少药物配置错误,避免因配置差错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种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降低静脉药物配置差错发生率;结论保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