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韬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39-841
目的:探讨对于喉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免疫及应激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EN组31例和PN组19例,术后按照病人的个体情况给予连续营养支持7d。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1d,4d,和8d分别检测各组的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50例喉癌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8、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则高于空白对照组。术后8d,EN组血清PA的水平较术前没有降低反而升高,PN组术后测得的PA水平与术前相比较明显降低;EN组Hb水平与术前比较没有减少,而PN组术后Hb水平较术前有所减少,两组术后的H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EN组CD3、CD4、CD4/CD8、IgG、IgA、IgM高于PN组,CD8显著低于PN组。EN组感染人次少于PN组,但两组之间感染人次差异不大。结论: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在恢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方法手术切除140例食管鳞癌,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将切除的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在镜下观察食管癌粘膜下浸润、跳跃式转移,肿瘤多源性等多方面情况。再用食管癌切除后,回缩法推算术中实际长度。结果 140例食管癌手术中,以肉眼观大体肿瘤为中心发现食管癌粘膜下浸润108例(77.1%),以门齿为距仅有近端浸润32例,远端浸润26例,两端均有侵润50例,近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5cm,最长浸润距离值为4.8cm;距门齿食管癌远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2cm,最长距离值为4.1cm:发现肿瘤多源性25例(17.9%),其中仅有近端病灶7例,仅有远端病灶13例,两端均有病灶5例。近端多源性病灶移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9cm,最大距离为4.7cm;远端多源性病灶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6cm,最大距离为8.5cm。140例患者中发现21例(15.0%)有跳跃式肿瘤转移,其中近端跳跃转移11例,远端跳跃转移5例,两端均有5例。近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转移的长度平均数2.3cm,最大距离3.1cm;远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生长的长度平均数2.4cm,最大距离2.8cm。140例患者中未发现残端癌。结论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应该是距门齿近端切缘至肿瘤上缘应不少于6cm,远端应将食管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170例开胸手术患者于术后安置不同内径的下胸部引流管行胸腔引流,并比较其引流效果及对胸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提供新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3+、CD4+和CD4+/CD8+)、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第1秒钟最大呼气容积(FEV1)以及平均最大呼气流量(MMEF)和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标(PaO2/FiO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降低,而CD8+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老年患者免疫细胞(CD3+、CD4+和CD4+/CD8+)、肺功能指标(FVC、PEF、FEV1及MMEF)和血气指标(PaO2、SpO2、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而CD8+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左氧氟沙星与盐酸氨溴索的联合治疗提高了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呼吸状况、增加了患者血氧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生活质量。方法:47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管胃组及对照组,管胃组243例,对照组231例。管胃组采用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由食管裂孔经后纵隔沿食管床及主动脉弓后送至右胸膜顶或者左颈部行食管胃吻合,食管胃吻合采用粘膜肌层分层吻合;对照组则采用全胃由同样途径在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胃断端分层吻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恢复出院,无手术死亡。管胃组吻合瘘发生率为0.8%,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瘘发生率5.1%,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狭窄发生率13.8%,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6.4%,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要求,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1997~2007年10年间我院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278例,同期随访225例。观察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结果随访225例中,5年生存率(92.2±2.2)%,10年生存率(90.2±2.7)%,12例死亡。发生并发症有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瓣周漏、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术后心功能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满意;保留二尖瓣下结构、三尖瓣形成术对术后恢复效果明显;加强无菌操作,减少补救时间,降低心内感染机会;术中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革命老区红安县医疗机构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革命老区医疗机构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应策略,以期促进革命老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韬 《健康指南》2011,(12):40-41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各类食物中,蛋类蛋白质营养价值名列前茅,是接近人体需要的理想蛋白质.蛋黄中富含营养大脑细胞的卵磷脂,有利于脑健康.但人们大都认为,吃鸡蛋能使胆固醇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不敢吃鸡蛋.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没有科学根据.胆固醇正常的中老年人适量吃鸡蛋,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9.
改良肋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前支肋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胸部损伤浮动胸壁中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43例多发性前支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3例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8.5±3.8)岁,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改良手术组: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36.4±5.6)岁;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行肋骨内固定术。对两种手术方法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围术期无死亡,术后两组患者胸廓形状均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肋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肺部、胸腔、切口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改良手术组手术时间[(74.80±9.41)min vs.(91.94±17.42)min,P=0.006]和术中出血量[(34.20±14.70)ml vs(.83.33±20.72)ml,P=0.000)]明显短于或少于常规手术组。随访28例(改良手术组17例、常规手术组11例),随访时间1个月~1年,失访15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肋骨骨折均愈合,无胸廓畸形和呼吸功能受损,亦未见记忆环抱接骨板脱落、断裂和移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前支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改良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出血少和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11例,观查术后近期效果。结果:11例术后胸廓形状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呼吸困难显著改善;肋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1月复查胸片,无1例肋骨骨折错位,亦未发现1例环抱接骨板松动移位。结论: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简单易行,临床效果好,是处理胸壁软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