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方法在该院心内科办理住院手续的病人200例,其中对135例未确诊有糖尿病的病人进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判断其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并分析其异常情况。结果20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中总糖代谢异常为76%,其中糖尿病确诊率为46.5%,为IGR者29.5%;若仅进行FPG试验,糖尿病漏诊率为64.3%,IGR漏诊率为79.7%,FPG漏诊大。结论大部分心血管病人尤其是冠心病病人伴有糖代谢异常,FPG试验对检查心血管病人是否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漏诊率很高,且绝大部分冠心病病人要通过OGTT试验来进一步确诊糖代谢异常的情况,OGTT试验可有效降其漏诊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分别于2012-03-26-04-06在我院心内科一病区接受双肾动脉去交感术,第1例术前血压140~210/60~100mmHg,术后血压120~130/70~80mm-Hg;第2例术前血压130~190/70~100mmHg,术后血压140~150/60~70mmHg。射频消融(radiofrequecy current ablaton,RFCA)最早应  相似文献   
3.
武鑫玲  赵友民  姜娟 《重庆医学》2018,(19):2627-2629
目的 对比研究健康人群和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水平差异及其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试验组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50例,对照组共纳入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记录血清中GDF-15和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分析GDF-15与BNP的相关性及GDF-15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BMI及总胆固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为(1 620.36士630.26)pg/mL,对照组血清GDF-15水平为(717.69士273.13)p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DF-15与BNP(r=0.502,P<0.05)及心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39,P<0.05).结论 血清GDF-15水平与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具有明确相关性,临床检测GDF-15血清水平可以有效判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研究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167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研究该病的临床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多项综合干预措施.患者的血压值、失眠情况及抑郁症程度和临床症状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免疫机制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恢复调节,同时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方面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出阻滞是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是由于电极和心肌界面间有瘢痕组织形成,致使起搏阈值升高,发生间歇性起搏不良甚至永久性起搏不良的现象。但起搏器感知功能良好,心内膜测定的R波高度也正常。传出阻滞多见于术后数周至数月,术后早期发生者很少见,需要与起搏器电极微脱位、心肌穿孔等鉴别。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起搏器安装数量的增加,此病有增加的趋势。本病例出现于术后第5天,是很少见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1.1病史患者,女性,44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10余年来反复发生胸闷、气短,多于着凉感冒时诱发,活动后加重,时有咳嗽咳痰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次住院治疗,规律服用地高辛、利尿剂、扩管药物。2周前着凉后胸闷、喘憋加重,不能平卧休息,自服消心痛、地高辛、博苏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遂入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155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MI患者142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复查时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LVR组、非LVR组。术后7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中miR-155的相对表达量。根据miR-155检测结果分组,高于平均值为高表达组,低于平均值为低表达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MI患者术后1年发生LVR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155对AMI患者术后发生LVR的预测价值。结果142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发生LVR 33例,发生率为23.24%。LVR组外周血miR-155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LVR组(P<0.05)。miR-155高表达组LVR发生率高于miR-155低表达组(P<0.05)。外周血miR-155为AMI患者术后1年发生LV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97,95%CI 0.866,2.94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155预测AMI患者术后1年发生LVR的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864,灵敏度为82.43%,特异度为86.02%。结论PCI术后7 d的外周血miR-155可用于AMI患者术后1年发生LVR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9.
10.
武鑫玲 《北方药学》2018,15(5):42-43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研究组33例,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研究组低,研究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能取得确切的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