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共观察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2 2 7例 ,处理靶血管 2 97支 ,靶病变 36 3处 ,对其临床资料、病变分布、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2 7例共置入支架 34 9个 ,病例成功率为 97.4%,病变成功率为 96 .1%,残余狭窄率为 1.7%± 7.5 %;82处长弥漫性病变置入支架长度为 34 .8± 11.95mm ,其中两个以上支架相连接 46处 ;76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1例顺利通过导丝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93.4%;6例左主干病变均成功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10 0 %;5例左室射血分数 (EF) <30 %者在IABP辅助支持下完成手术。结论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PCI,在严格手术策略、选择适当手术器械、提高手术技巧和方法、充分估计利弊得失等诸因素前提下 ,完全可以提高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结果表明,随低O2高CO2时间延长,平均肺动脉压与血浆内皮素进行性平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平均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肺细小动脉管腔面积/管总面积,直径小于100μm肌型肺动脉数/肺动脉总数和平均肺动脉密度等定量显微形态学指标也呈同样阶梯式变化,且与ET,mPAP均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且合并葡萄糖耐量减低的患者1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进行干预;对照组77例,仅予常规治疗。结果6个月内149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7%(8/7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9/74例),P<0.05。结论在葡萄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应用阿卡波糖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显示,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SES)可显著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本文通过总结我科应用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的治疗效果,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延迟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8例行RFCA患者为治疗组和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A组23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25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0.4ng/ml为界分为高HGF组和正常HGF组。在不同时间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及HGF。结果①A组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一次高峰(42.9±15.8ng/ml),术后3天第二次高峰(20.3±19.2ng/ml),第二次高峰与EPS组术后3天(2.7±1.7ng/ml)及B组术后3天(4.3±5.3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术后6hHGF值与TAT两次高峰相关(r=0.542,P<0.01);术后6h高HGF组TAT术后3天高峰更显著。结论RFCA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天的延迟阶段。术后肝素化可影响凝血系统,有阻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起搏模式、不同心室起搏百分比对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脑钠尿肽(BNP)浓度的影响,及贝那普利对该类患者心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入选2006年1月~2007年10月于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120例,其中VVI起搏62例DDD起搏5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贝那普利组(干预组)及未服用贝那普利组(非干预组),每组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起搏亚组及DDD起搏亚组。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6个月检测血浆BNP浓度。结果: VVI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大于DDD起搏患者(P<0.05);高心室起搏百分比患者血浆BNP浓度大于低心室起搏百分比患者(P<0.05);干预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起搏后血浆BNP浓度增加,且随着心室起搏百分比的增高而增高,但DDD起搏优于VVI起搏;贝那普利可以延缓永久性心脏起搏患者血浆BNP浓度的增加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曲美他嗪对射频消融所致微小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 RFCA)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微小心肌损伤的作用 ,本文应用心肌细胞保护剂——曲美他嗪 (商品名 :万爽力 )对 30例RFCA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并应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血清肌钙蛋白 T( c Tn T)作为检测 RFCA所致微小心肌损伤的指标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连续选择 1 998年 3月~ 1 999年 8月入院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RT)并行 RFCA治疗的 60例患者。其中男 42例 ,女 1 8例 ,年龄 1 6~ 71 ( 4 4± 1 5)岁。全部病例术前静息心电图、2 4 h动态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BNP变化曲线及其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培哚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37例)、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入院后第1、3、7、14及30天全血BNP浓度及第1、7及30天EDD及LVEF。结果两组BNP水平都于第3天达最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30d时治疗组降至入院时水平,而在对照组第14天又出现第二高峰,至第30天时仍明显高于入院时水平。EDD及LVEF在治疗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对照组第30天时EDD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下降(P<0.05);两组第1天BNP与EDD没有相关性,第7、30天出现明显相关性;BNP始终与LVEF呈现明显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BNP水平升高并且与左室重构相关,培哚普利可以影响BNP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