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替考拉宁时脑脊液药物浓度,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破坏血脑屏障后是否可增加脑脊液药物浓度,以及药物持续泵入对脑脊液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分为常规给药组(替考拉宁400 mg,30 min泵入,1次/12 h重复给药)和持续给药组(替考拉宁400 mg,30 min泵入,再以200 mg,1次/6 h持续泵入),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采集脑脊液标本检测替考拉宁浓度。结果常规给药组脑脊液替考拉宁浓度泵入后即刻浓度为(0.004±0.0123)mg/L,泵入后1 h达峰值(0.712±1.028)mg/L,后逐渐下降,泵入后12、18、24 h分别为(0.254±0.222)、(0.173±0.152)、(0.355±0.207)mg/L。持续给药组脑脊液替考拉宁泵入后即刻浓度为(0.017±0.020)mg/L,4 h后达峰值(0.587±0.255)mg/L,泵入后6、12、18、24 h分别为(0.429±0.416)、(0.325±0.254)、(0.476±0.686)、(0.318±0.464)mg/L,6 h后药物浓度相对稳定,介于(0.318±0.464)~(0.476±0.686)mg/L。常规给药组、持续给药组的AUC0—24 h分别为5.590 mg/L·h、9.082 mg/L·h。两组患者仅峰值附近区域替考拉宁浓度达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MIC50,但其浓度高于CNS MIC50的时间占整个给药时间的比例远小于50%;两组患者脑脊液替考拉宁浓度均未能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MIC50。结论持续输注替考拉宁后,患者脑脊液药物浓度较常规给药组有所增加,但仍未能达所要求的MIC;结合血药浓度的实验,血液浓度增高有利于脑脊液药物浓度增加,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以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武元星  王强 《北京医学》2007,29(3):171-173
低钠血症的传统定义为血清钠<135 mmol/L,可能伴低、正常或高血浆张力[1],其多见于术后1周左右,易被忽视,应引起重视.低钠血症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呕吐、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加重及癫痫样抽搐等,与血清钠浓度及其下降速度有关.当血钠浓度<120 mmol/L、每小时下降速度≥0.5 mmol/L时可出现严重临床后果,并与病死率及伤残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室内和静脉联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时脑脊液内药代动力学及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为建立颅内局部给药方法的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开颅术后留置术腔/脑室引流管的颅内感染患者10例,万古霉素q12 h静脉给予1 g,持续泵入2 h,同时,经引流管术腔/脑室局部给予10 mg。分别于给药前、后相应时间点采集静脉血及脑脊液标本测定药物浓度及理化性质。结果万古霉素给药开始后1 h血药浓度达到(41.08±15.83)mg/L,48 h谷浓度为(8.10±7.11)mg/L;脑脊液浓度给药后0.25 h为(412.71±464.81)mg/L,48 h谷浓度为(33.62±31.95)mg/L。理化性质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静脉加小剂量脑室给药,可以提高脑脊液万古霉素浓度,可能成为治疗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一种选择,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尚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持续输注万占霉素的血清药代与药效学特点.方法 选择开颅术后保留脑室引流患者12例.术后12 h内开始以万古霉素0.5 g泵入60 min,然后以2 g/24 h匀速持续泵入,在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和脑脊液标本,测定万占霉素浓度.结果 万古霉素0.5 g泵入结束即刻血药浓度达峰值(26.19 ±9.38)mg/L,2 h后浓度最低(7.87±2.25)mg/L,12 h后相对稳定(10.10±3.40)mg/L~(12.87±4.89)mg/L.万古霉素血清稳态药物浓度超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占霉素90%最小抑菌浓度(MIC90)敏感折点(2 mg/L)5倍以上,以此计算,24 h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MIC90的比值AUC0-24/MIC90为124.7;AUC24-48/MIC90为144.23;AUC48-72/MIC90为138.9.结论 对于高度耐药菌株,为保证AUC/MIC90大于400而提高疗效,提高剂量可能是需要的.
Abstract:
Objective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of vancomycin in serum were studied after continuous infusion.Method Twelve neurosurgical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drainag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In each patient,a loading dose of vancomycin of O.5 g was administered for 1 h followed by a continuous infusion of 2 g/d.Venous blood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 in specimens were measur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sults The peak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were (26.19 ±9.38)mg/L,trough concentration occurred in 2 h(7.87 ±2.25 )mg/L,the relative 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s of vancomycin in serum ( 10.10 ± 3.40 )mg/L ~ ( 12.87 ± 4.89 )mg/Lwere achieved in 12 h, which exceeded the 90%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2 mg/L) of common pathogens( Staphylococcus), and they were more than 5 -fold of MIC90, area under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curve AUC0-24/MIC90 was 124.7; AUC24-48/MIC90 was 144.23; AUC48-72/MIC90 was 138.9.Conclusions Higher dosage is possibly necessary in order to reach AUC/MIC90 > 400 and better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66例神经外科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266例中,单纯气管插管209例(18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其中气管插管时间<7 d 148例,7~14 d 24例,>14 d 19例;行气管切开术57例[3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余54例中,早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38例,晚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16例]。单纯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气管切开术病人(P<0.05),入住ICU时间较气管切开术病人明显缩短(P<0.05)。住院期间,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严重出血、皮下气肿、气胸、肺部感染、气管狭窄等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病人是否需要早期气管切开术或晚期气管切开术,需要综合考虑病人情况及利弊得失,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某院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12例,常规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12 h重复给药;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再0.4 g泵入11 h,后以0.4 g持续泵入12 h,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测定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结果常规给药组与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分别为(55.52±26.04)、(59.22±41.88)mg/L,给药24 h血清浓度分别为(8.21±6.04)、(9.11±5.09)mg/L;脑脊液峰浓度分别为(16.31±11.15)、(8.82±8.91)mg/L,给药24 h脑脊液浓度分别为(6.12±2.34)、(5.71±4.72)mg/L。常规给药组药物脑脊液穿透率以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比计算(AUC_(脑脊液)/AUC_(血清))0~12 h为63.3%,12~24 h为59.0%;持续给药组0~12 h为25.4%,0~24 h为47.4%。以目标细菌MRSA95%的最低抑菌浓度(MIC_(90))为2 mg/L计算,常规给药组AUC_(0-24)/MIC_(90)为192,持续给药组AUC_(0-24)/MIC_(90)为184。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标准剂量去甲万古霉素,常规及持续给药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均可达目标细菌的MIC_(90)。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蛋白等侵犯脑或脊髓实质、被膜和血管等,引起急、慢性炎性反应(或非炎性反应)性疾病[1].目前随着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多,尤其是耐苯唑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苯唑青霉素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率在葡萄球菌致颅内感染的比例迅速上升,使得万古霉素逐渐成为对抗这两类病原体的"金标准"[2].此外,这些耐药菌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水平明显升高,使得药物在病灶区域难以达到有效的浓度,因此为解决临床的实际治疗困难,有些临床医生采用了脑室内(鞘内)局部给药的方法[3-4].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复方912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动物模型机体组织细胞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量20~25kg的1年期雄性健康小香猪32只,以标准大肠杆菌由右侧颈内静脉缓慢注入,于注入5h后制成MODS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MODS动物模型随机分为912液治疗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2组动物模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h采用热稀释原理测定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测定CO的同时由Swan-Ganz漂浮导管的肺动脉测孔抽取混合静脉血,由颈动脉鞘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将所得的数据及动物当时的血红蛋白和吸氧浓度(21%)输入监护仪计算出CaO2(arterial oxygen content,动脉氧含量)、氧输送量(oxygen delivery,DO2)、氧消耗量(oxygen consumption,VO2)、氧输送指数(oxygen delivery index,DO2I)、氧消耗指数(oxygen consumption index,VO2I)、氧摄取指数(oxygen extraction rate,O2Ext)。结果经过复方912液的治疗MODS动物模型DO2在接受治疗5、7h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VO2在治疗7h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DO2I、VO2I在治疗3、5、7h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27),而O2Ext在治疗后1h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治疗后5、7h较治疗后1、3h也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复方912液可明显改善MODS动物模型氧代谢指标,为912液对MODS的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等情况,分三个阶段(Ⅰ阶段为2005-2008年,Ⅱ阶段为2009-2012年,Ⅲ阶段为2013-2016年)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382株,其中Ⅰ、Ⅱ、Ⅲ阶段分别为206、496、680株。鲍曼不动杆菌在标本中的分布以呼吸道分泌物为主,达98. 22%,其次血液为1. 37%,尿液为1. 30%。在药敏结果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为1. 35%。在Ⅰ、Ⅱ、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6. 00%、15. 08%、25. 7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 18%、84. 01%、83. 04%,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1. 52%、83. 49%、77. 62%。在Ⅲ阶段,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0. 8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严重耐药,治疗困难。临床需通过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加强院感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