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16例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患者,术前给予体住疗法,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出血的观察、牵引早期疼痛的预防及处理.防止感染及排异,预防咬合紊乱,指导正确牵引方法等护理措施.16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早期牵引疼痛5例,牵引杆孔感染4例(7处),排异1例,神经损伤3例,牵引器断裂1例,咬合紊乱11例,经护理改善了临床症状,保证了牵引成骨的顺利进行.下颌体部及升支部同期牵引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牵引成骨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38例用带蒂颊脂垫衬里骨移植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术后护理.重点为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体位、合理的饮食及进食方法,密切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移植骨感染、口内切口瘘管形成等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包括口腔擦拭、口腔冲洗及含漱.除3例发生瘘管患者创口Ⅱ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出院.  相似文献   
3.
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中华医学糖尿病学分会(CDS)、美国临床内分泌 医师协会(AACE)、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美国内分泌协会(ACE)等组织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布一系列的指南 和共识,新的研究结果也在其中不断涌现。在2019 ADA和EASD大会上,专家学者们展示了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的最新进展,这些进展在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 义。文章旨在对过去一年中重要的临床指南与研究进行整理和回顾,帮助医务工作者及研究人员了解糖尿病相关新 进展,为糖尿病的预防、诊疗、评估及管理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 IM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6例EH患者,测量ba PWV、c IMT,分别按两者数值分组,ba PWV1700 cm/s为动脉僵硬度正常组、≥1700 cm/s为动脉僵硬度异常组;c IMT0.9 mm为正常组、0.9≤c IMT1.2 mm为增厚组、c IMT≥1.2 mm为斑块组。同时检测Hcy、D-二聚体及血生物化学指标水平。结果动脉僵硬度异常组Hcy、D-二聚体水平较动脉僵硬度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c IMT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Hcy、D-二聚体水平也依次增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排除年龄、体重、血脂、血糖后,ba PWV与Hcy、D-二聚体呈正相关(r=0.18、r=0.32,P0.05),c IMT与Hcy、D-二聚体呈正相关(r=0.56、r=0.27,P0.05),ba PWV与c IMT也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 Hcy的增加和D-二聚体的升高与预示动脉病变的ba PWV、c IM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颌骨缺损多为肿瘤手术后损伤、炎症后遗所致,造成容貌畸形及功能障碍,特别是咀嚼及语言功能障碍.修复下颌骨缺损,传统治疗方法为植入自体骨、异体骨,但排异反应大,效果不明显.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有很多优点,主要是内固定钛板的生物相容性好,愈合能力强,排异反应小,术后不拆除,能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口腔科应用内固定钛板植入技术治疗下颌骨缺损25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9例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受区腓骨瓣的护理,重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口腔护理、供区护理及出院指导,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配伍中药白芍考察对川楝子的减毒效应及其机制,以探求减轻川楝子肝毒性的中药复方减毒配伍规律.方法:SD大鼠,分组,单次灌服蒸馏水或川楝子、川楝子+白芍,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ICAM-1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bcl-2基因表达.结果:白芍与川楝子配伍应用后,能够对抗肝组织TNF-α、IL-6水平的提高(P<0.05或P<0.01),能对抗肝组织NF-κB、ICAM-1蛋白表达的增强(P<0.01);能够调节肝组织caspase-3、bcl-2的基因表达.结论:白芍能对抗川楝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制是该药可以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并与调节肝细胞坏死相关基因caspase-3、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川楝子减毒配伍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药性的中药与川楝子配伍应用后对川楝子的减毒作用。方法:小鼠分组,分别单次灌服川楝子或不同药物与川楝子配伍合煎药液,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ALT、AST。结果:与川楝子组比较,白芍或小茴香能显著降低其所致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收散配伍的川楝子-白芍与寒温配伍的川楝子-小茴香对川楝子的肝毒性减毒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型和重型奥密克戎变异株急性感染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估新冠疫苗接种对透析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9月10日至10月1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感染的76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疫苗接种情况、入院时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透析充分性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76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急性感染的透析患者中,重型组(39例)老年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型组(37例)(P<0.05);透析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两组患者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就存在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且重型组比例明显超过中型组(P<0.05),重型组死亡人数占9.2%;39例重型组55~69岁症状持续时间为4.27±0.63天,70岁以上者持续时间6.56±2.11天,年龄与症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大部分患者在IgG、CRP、ESR、Hb、WBC、PCT、IgM等指标上存在异常,中型组在Hb、WBC、PCT、IgM等指标上阳性率低于重型组(P<0.05),I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