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肝通窍汤对突发性聋模型豚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0只豚鼠,以噪声刺激加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制备突发性聋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并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治疗组予以清肝通窍汤治疗,阳性对照组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蒸馏水灌胃。观察比较各组豚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豚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升高。服用清肝通窍汤组动物各项指标值均降低而接近正常。结论清肝通窍汤能较好改善突发性聋模型豚鼠因血液流变性改变而造成的微循环障碍,为临床治疗突发性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窦清合剂对实验性化脓性鼻窦炎兔血清细胞粘附分子-1(ICAM-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后的Hinni造模法建立兔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模型。予以鼻窦清合剂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鼻渊舒(鼻渊舒口服液灌胃)组作为对照。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兔血清ICAM-1、GM-CSF浓度的变化。结果模型兔ICAM-1、GM-CSF浓度明显升高,经鼻窦清合剂治疗后,实验动物兔ICAM-1、GM-CSF浓度水平降低接近正常范围,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窦清合剂可明显改善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兔全身及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利咽汤对慢性咽炎患者唾液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影响及机理。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7例正常人及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脾利咽汤治疗组40例和金嗓利咽丸对照组40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唾液中SIgA的含量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唾液中SIgA的含量均有提高,且其SIgA的含量及总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利咽汤可显著提高慢性咽炎患者唾液SIgA的含量,可能是该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1]),以不规则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等方式传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3~6岁为高发人群~([2]),儿童多呈隐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青少年感染后表现为典型症状~([3])。IM常易被误诊为扁桃体炎。临床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肝通窍汤对突发性耳聋豚鼠血.ET(内皮素)、NO(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噪音刺激加肾上腺素皮下注射,造成突发性耳聋豚鼠模型,以清肝通窍汤治疗,血府逐瘀口服液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豚鼠血ET、NO水平。结果:模型组豚鼠血ET含量升高,NO含量下降;经清肝通窍汤灌胃治疗2周,可恢复ET、NO的动态平衡。结论:清肝通窍汤可通过调节ET、NO水平,恢复其动态平衡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聋(SSHL),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逐年增加趋势,内耳循环功能障碍可能为其直接原因[1],属中医的"暴聋"范畴.西医多采取血管扩张剂、抗栓和溶栓剂、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目前尚无公认的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过食膏粱厚味以及抗菌素的滥用,致脾胃损伤病例日渐增多,<通评虚实论>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临床实践中,发现耳鼻喉科疾病与脾胃关系密切,从脾胃论治,注重"后天为本",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往往收到理想效果,现举几例,与同道共参.  相似文献   
8.
<正> 鼻窦清合剂是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耳鼻喉科开发研制的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的纯中药制剂,本研究小组对其治疗急慢性鼻窦炎进行了临床及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该药可以明显改善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病人治疗前后鼻窦的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耳聋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属于耳鼻喉科的急症。其病因复杂,发病迅速,中医在治疗突发性耳聋过程中具有辨证论治、整体分析的独特优势,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清肝通窍法治疗耳鸣耳聋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鸣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听觉异常症状,也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耳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潮声,或细或暴,如风雷声,时轻时重;耳聋者则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影响日常生活等.但耳鸣、耳聋除单独出现外,亦常合并兼见.<医学入门>卷五言:"耳鸣乃是聋之渐也".两者症状虽有不同,临床上却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同,因此,中医历来将其视为同一种疾病[1].临床中发现,情志失调,肝郁化火是引起耳鸣耳聋的常见原因,采用自拟经验方清肝通窍汤加减治疗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