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家兔、大白鼠和豚鼠的结肠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肠粘膜层毛细淋巴管位于肠腺底与粘膜肌之间。粘膜下层毛细淋巴管位于粘膜肌直下方;淋巴管多位于其深方。肌层和浆膜层存有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  相似文献   
2.
人材的培养靠教育。而教法不同,效果迥异。旧教法弊端种种,从1986年以来,对本科生实行了“研讨法”教学,效果令人满意。“研讨式”教学法有五大教学环节: 1.制定提纲,明确目的教师制定研讨提纲,突出“三基”,突出重点,线条清晰。  相似文献   
3.
关于淋巴形成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很快。现巳公认,基底膜是区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最明显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减少管腔内蛋白质外渗,这不仅是由于基底膜作为蛋白质的生理性屏障,而且是由于蛋白质带阴化电荷,而基底膜带阳性电荷,二者相互吸引的结果。血管基底膜的作用正是如此,相反,淋巴管内皮细胞缺乏完整的基底膜,可直接与组织间隙接触,具有转运组织液和大分子物质的  相似文献   
4.
枕鳞的顶间部为膜化骨,其骨化中心共六对,排列成上、中、下三列。上列为左、右各一个骨化中心,能转化为前顶间骨;中列分内、外两对骨化中心,能转化为顶间骨;下列为三对骨化中心。在中列骨化中心和下列骨化中心之间为枕横缝出现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玻璃连接蛋白受体(VitronectinreceptorVnR即整合素家庭的α_vβ_3)的表达改变;用(51)Cr-标记血小板((51)Cr-platelete,(51)Cr-pL)检测HUvEc的粘附功能;Fura-2/Am负载EC,测定HUVEC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观察了高糖、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EC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高糖(30mmol/L)可明显促进EC与PL的粘附(CPM值:361±2l.93VS2l9.67±16.26,n=6P<0.01),抗β3亚单位单抗(β3McAb)可部分阻断EC与PL粘附。TNF-α(1000μ/m1)也有相同作用(CPM值:4l0.7±17.6VS219.67±16.261n=6P<0.01),β3McAb也部分阻断TNF-α诱导的EC-PL间的粘附。②不同浓度高糖和TNF-α不同时间可影响EC表面的α_vβ_3表达,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③高糖和TNF-α可明显增加EC的[Ca(2+)]i,上述资料提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解剖教学中发现右主动脉弓一例,材料为一男性尸体,约十八岁,发育良好。一、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的走行升主动脉从左心室起始后,几乎垂直上升在第二胸椎体下缘右前方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该弓弯曲向上后方,绕过右肺根行向后下,在第三胸椎体下缘右侧移行于胸主动脉。后者初偏于脊柱右侧,其左缘与正中线一致,渐下行于脊柱前方正中,其左、右侧分别与食管、奇静脉相邻并与之平行下降。至膈通过主动脉裂孔入腹腔。  相似文献   
8.
淋巴管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证明,淋巴液的形成是通过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和细胞质内的小泡系统两个途径。多数学者认为,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开放是中空性器官是淋巴液形成的主要方式,实质性器官以小泡系统为主,并与细菌、异物和用细胞侵入淋巴管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对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连接以及胞质内小泡系统的研究情况,探讨了淋巴液形成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20世纪取得的辉煌成果,创造了科学技术之最.世界面临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知识产业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当人们享受着日益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也逐步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恶化而使人类陷入有史以来的困境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索取,甚至掠夺性开发导致自然资源逐渐枯竭.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而失去了平衡.荒漠化使我国每年消失一个县的耕地.空气和水源污染、水灾、旱灾和沙尘暴等频频光顾.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如何改善环境和发展空间,建立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摆在人类面前也是摆在教育领域面前亟待妥善解决的严峻课题. 1 可持续发展观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 1.1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社会有识之士就开始关注对人类发展前景的探索,先后提出过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力图为摆脱危机开辟新径.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站在立足当前顾及长远的战略高度所作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客观要求.因此,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认可的一种崭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33例无脑畸形的指纹、t的百分距离、手掌真实花纹及掌褶纹形四项参数,其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指纹中A型、W型、Lr型差别具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t距比有高度显著差异;手掌真实花纹差异无显著性;掌褶纹形的变异型,尤其是双侧通贯手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