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5例典型尖锐湿疣标本及10例可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标本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典型尖锐湿疣标本中仅1例于细胞核内见到人乳头瘤病毒,排列规则呈结晶状。其余14例标本的细胞内均见不同程度的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病理变化。本文对人孔头瘤病毒及受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在1981年,我们设计了BD—8102组织切片刀制刀机。该机能制出宽为25mm及38mm的高质量玻璃刀(Ralph)。借助一个简单刀架把Ralph刀装配到普通切片机上,就可切出用塑料或石蜡包埋的组织大切片。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光镜用的高质量半薄切片。并报告近几年来用该刀切片和染片技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 9例 TAO患者血管中膜免疫复合物沉积与分布。结果 :在 4例 TAO患者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内和平滑肌细胞间观察到高电子致密度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同时还观察到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与损伤相关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结论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可能与 TAO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红细胞形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 NC)和高脂血症组 ( HL,喂饲高脂饲料 )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并计数分类。结果 :与 NC组比较 ,HL组的正常红细胞百分比由 76.4 %减少到 4 5.7%、棘型红细胞、球口型红细胞、靶型红细胞分别由4 %、2 .2 %、1.5%增加到 17.3%、10 .4 %、5.8% ,嵴型和其它异型红细胞也略有增加。结论 :高脂血症的异型红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 Szent-Gyorgyi对于生物体内能量转移的机制提出了大胆假设,他认为蛋白质具有类似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生物体内的能量转移过程就是通过电子从满带激发至导带来实现的。此后Evans等人由理论计算出蛋白质的禁带宽度为3ev左右,而ELey等由测量蛋白质电导率与温度关系,得出一系列干蛋白质的禁带宽度约在2.6—3.1ev之间。直至目前,对蛋白质的半导体性质的研究,依旧是量子生物学工作的重要课题,而且测量蛋白质禁带宽度仍然是研究蛋白质半导体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毛细胞白血病的超微结构诊断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毛细胞白血病超微结构诊断特征,方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7例HCL患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毛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电镜下可见毛细胞,其超微结构特点是:①微绒毛特点,数量多,微绒毛长,粗细相同,形诚各样;②胞核特点;卵圆形,稍有刻痕、异染色质沿核膜内面分布。③胞质特点:细胞器丰富,首次发现髓鞘结构小体,但未见的核糖体板层复合体。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六胺银染液选择染色方法和背散电子成象技术,在观察粒细胞、淋巴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表明形貌同时,还观察到这些细胞核的形态、大小、以及所在细胞内的位置。这些观察结果提示,利用重金属染液选择的染色和背散电子成象技术,可能是一种在观察组织和细胞表面同时,观察其亚表面结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作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口腹吸盘内壁密布绒球状突起,并可见单生及2~5个簇生尖齿。体壁呈玉形皱褶或呈波状皱褶并可见皮孔。皮棘为单生,多呈圆锥形,而在腹吸盘两侧及其后的皮棘,其末端常分为2~5支,呈梳齿状,此特征在光镜下观察易误认为簇生皮棘。  相似文献   
10.
<正> 有的学者把当代的分离技术概括为三大类1.电泳分离技术;2.层析分离技术;3.离心分离技术。 以往,在一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离心机多用10,000转/分以下的普通离心机,主要用来分离悬浮于液体介质中的固体及各种胶体微粒(即所谓的固—液分离)和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即液—液分离)。随着离心技术的发展、离心机和转速的提高,这种旧的概念已被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