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体外净化效果。方法: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分别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不同的组合方案,进行体外净化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结果:联用IL-2,IFN-α2α(各800um/ml),bcl-abl AS-ODN(30ug/ml)方案,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而相同条件下,GM-CFU及L-CFU的集落存活率 分别为26.91%和3.49%(P<0.01),结论:联用IL-2,IFN-α2α(各800g/ml),bcr-abl AS-ODN(30ug/ml)方案,选择性体外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好,可用于临床净化CML骨髓。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5 8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抗凋亡基因bcl 2蛋白表达水平 ,分析bcl 2基因与临床预后关系。结果表明 ,高表达bcl 2患者 ,化疗反应差 ,预后不良。提示bcl 2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肿瘤性贫血病人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睾酮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睾酮 (T)与肿瘤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性贫血病人血清EPO和T的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及化疗前后比较。结果 肿瘤性贫血病人血清EPO含量 (2 78± 0 73μ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1 6 0± 0 5 6 μg/ml) ,P <0 0 1,于化疗后升高更显著 ;而血清睾酮的水平 (16 6± 7 86n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19 18± 9 6 9nmol/L) ,且化疗后降低更明显。结论 肿瘤性贫血病人内源性EPO水平升高 ,睾酮水平下降 ,化疗和雄性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EPO对肿瘤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并感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血液肿瘤患者的260例次的临床资料,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TAZ,tazocin)、头孢他啶(CTZ,ceftazidime)、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IMP,imipenem)、盐酸头孢吡肟(其他名称:马斯平,Maxipime)与丁胺卡那霉素(AMK,amikacin)分别组成TA、CA、IA、MA方案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TA、CA、IA、MA方案分别治疗45、80、75、60例次,治疗中位时间为7~8 d,有效率分别为65%、48%、70%、79%,CA方案明显为低(P<0.05).治疗无效者调整治疗:改用TA、IA或MA方案加减去甲万古霉素(NVC,norvancomycin)及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3%、86%和91%.最常见副作用为胃功能紊乱,腹泻为12%,皮疹和肝转氨酶轻度升高分别为4%;2例NVC和AMK治疗者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和肾脏毒性.结论TA、IA、MA方案具有相似的疗效,可作为一线经验性治疗方案.经验治疗无效者,应改用具有更高抗菌活性的方案或尽早采用NVC和(或)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5.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恶性组织细胞病 (MH )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本院收治的 16例、文献报道的 1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出影响早期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MH早期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 ,有发热 ( 96% )、肝大( 80 % )、脾大 ( 72 .5 % )、淋巴结肿大 ( 5 2 % )等 ,病理上主要为异型组织细胞增生。结论本组病例提示 ,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 ,尤其是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结果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ABC膜转运蛋白ABCA3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BC A3在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意义,明确ABC A3是否可以作为新的急性白血病预后评估指标.方法 利用ABC A3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11例正常对照和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BC A3表达率,其中包括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7例,初治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9例,初治白血病CD34阳性表达患者15例,分析ABC A3表达临床意义.结果 所有患者ABC A3表达率均为阴性.结论 ABC A3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急性白血病预后评估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20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的抗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基因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PML-P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的关系。结果表明,异构体之间的bcl-2mRNA表达水平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提示PML-RARα转录本构型不影响临床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CIN)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61例ACI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资料。结果:ACIN患者骨髓粒细胞成熟比值,浆细胞比例、组织细胞比例升高,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抗核抗体阳性率升高,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持续低程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ACIN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15例患者共204份标本,应用荧光Q-PCR方法对其干细胞移植术后外周血浆HCMV-DNA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血浆Q-PCR共检出8例患者共48份(23.52%)标本阳性;治疗有效者Q-PCR提示DNA拷贝迅速转阴,治疗耐药者Q-PCR提示DNA拷贝在停药后短期转阳或不转阴。结论:血浆Q-PCR是一种新的敏感、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其HCMV-DNA的量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另对HCMV活化状态评估及药物疗效监测、减少药物滥用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6 0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分 4组采取 4种治疗方法 :A组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加地塞米松冲击继之泼尼松治疗 ;B组 :泼尼松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C组 :泼尼松加达那唑治疗 ;D组 :难治性的给以睥切除治疗。按显效、良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ITP 90例 ,慢性ITP 70例 ,男 5 5例 ,女 10 5例 ,男女之比为 1∶2 ,就诊时中位年龄 39岁 ,均有出血表现 ,中位PLT数 15× 10 9/L。有HP感染 75例 ,血小板表面抗体 (PAIGg)阳性 90例 ;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 30例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114例 ,正常 35例 ,减少 10例 ,巨核细胞均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T细胞亚群分布以CD4 /CD8降低为主。 4种治疗效果以抗HP加地塞米松冲击继之泼尼松治疗和泼尼松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为好 ,泼尼松加达那唑治疗次之。前两种治疗与后两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及自身免疫因素的异常是ITP发病的直接病因。抗HP、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较理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