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变化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腮腺功能变化,探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临床确诊断的48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放射治疗治疗前后的腺体ADC情况,并观察同期ADC与放射损伤分级(RTOG/EORTC)标准的相关性。结果 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双侧腮腺平均ADC值变化指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患者ADC值与放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RTOG/EORTC放射损伤分级与同期腮腺的ADC值呈显著正相关(P<0.001);放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RTOG/EORTC放射损伤分级与同期腮腺的ADC值相关性较差(P>0.05)结论 ADC值的量化指标可以反映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不同阶段的腮腺功能变化情况,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放射治疗后放射损伤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扫描对不同分级脑膜瘤进行预测,探讨其价值。方法 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44例来我院就诊的确诊为脑膜瘤患者的信息,患者同期间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并根据病理结果探讨脑膜瘤诊断与金标准一致性比对,观察病变发生的部位、病灶的形态、瘤体大小、囊变、坏死及出血等性质情况和瘤周水肿出现情况;此外观察脑白质塌陷征、脑脊液相隔征、脑膜尾征、颅骨改变等典型征象情况,评估磁共振扫描对不同分级脑膜瘤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病变发生的部位、是否出现囊变、坏死及出血情况、脑白质塌陷征、脑脊液相隔征及脑膜尾征等典型征象在判断脑膜瘤分级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病灶的形态、瘤体大小及瘤周水肿情况及颅骨改变情况在判断脑膜瘤分级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扫描通过针对病灶的形态、瘤体大小及瘤周水肿情况及颅骨改变情况有效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柳泽坤 《西部中医药》2009,22(11):13-13
从遵仲景,崇阳气;师东垣,重脾胃;外感病,法六经;治杂病,调气机4个方面介绍徐集民老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对12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组进行了为期1周、4周的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接受ESWL、饮水疗法等治疗;治疗组除采用上述疗法外,还服用自拟的利尿通淋排石汤,每日1剂。结果:术后1周及4周均进行影像学检查。治疗组术后1周、4周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0.0%(52/65)、90.8%(59/65),显著高于对照组55.7%(34/61)、63.9%(39/61);且在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复震率(体外冲击波重复治疗率)和抗生素的使用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明显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的发生,同时可减少镇痛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可以作为输尿管结石常规治疗中的一部分,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口服盐酸加替沙星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汤加减内服。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87.5%,西药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选用具有温阳补肾、祛湿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效的中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正>高脂血症(Hyperlipaemia,HLP)是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浆中血脂成分水平高于正常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是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的重要因素[2]。因此寻找高效无毒的降血脂药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采用除湿降脂汤联合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对12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组进行了为期1周、4周的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接受ESWL、饮水疗法等治疗;治疗组除采用上述疗法外,还服用自拟的利尿通淋排石汤,每日1剂。结果:术后1周及4周均进行影像学检查。治疗组术后1周、4周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0.0%(52/65)、90.8%(59/65),显著高于对照组55.7%(34/61)、63.9%(39/61);且在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复震率(体外冲击波重复治疗率)和抗生素的使用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明显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的发生,同时可减少镇痛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可以作为输尿管结石常规治疗中的一部分,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量化指标,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在鼻咽癌放疗后腮腺功能变化相关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肿瘤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确定诊断并接受放射治疗的72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期均行磁共振扫描、弥散功能成像并后处理获取ADC值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互联网+早临床”模式在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方法:观察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间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2017、2018级影像诊断专业、影像技术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计628名学生,将其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4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取“互联网+早临床”融合,比较两组教学实施前期及新模式实施后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前、后的问卷评分及考核情况。结果:实施前试验组满意度为74.20%(233/314),对照组满意度为75.16%(236/3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模式实施后试验组满意度为84.71%(266/314),对照组满意度为77.07%(242/3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培养模式后为(93.37±6.64)分,高于对照组培养模式后的(85.71±4.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早临床”的融合教育对医学本科生意义重大。不仅对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临床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临床实践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此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