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神经梅毒早期误诊率高,确诊需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清和脑脊液的梅毒抗体检测。本文报道了2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旨在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及眼底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患者进行常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10及20 d的血清相关指标(Cys C、IL-10及VEGF)及眼底血流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ys C、IL-10及VEGF及眼底血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5、10及20 d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PSV值、EDV值及PI值均好于对照组,血清Cys C及VEGF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及眼底血流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 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和早醒等,目前药物治疗失眠存在局限性,尚缺乏对不同类型失眠的针对性治疗,对失眠分型治疗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治疗早醒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月。将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组、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组、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30 min组、高剂量60 min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实验,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为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的制备奠定基础。将佐匹克隆与羧甲基淀粉钠、乳糖、5%聚维酮K30(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将山嵛酸甘油酯、乳糖、5%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得到包衣颗粒,将片芯置于包衣颗粒中央,压片制得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2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2.5 mg/kg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溶液组(5.0 mg/kg佐匹克隆),每组20只大鼠,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 对照1组〔(126.3±18.6)min〕、低剂量组〔(175.3±18.1) min〕、 高剂量30 min组〔(151.8±19.2)min〕和高剂量60 min组〔(181.5±15.6) min〕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51,P<0.01);其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30 min组、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对照1组,高剂量3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短于低剂量组,高剂量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高剂量30 min组(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188.3±25.0) min〕、佐匹克隆溶液组〔(194.0±28.1) min〕与对照2组〔(130.2±25.6) min〕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00,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佐匹克隆溶液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2组(P<0.05)。结论 通过制备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喂食实验大鼠,使之在大鼠入睡后释药,能达到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睡前60 min灌胃延长大鼠睡眠时间的效果,显现了以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针对性治疗成人早醒性失眠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与脑小血管疾病CT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集患者的血压、糖尿病史、CRP、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血清肌酐等临床资料,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应用CT检测总的脑容量及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s,WML)容量。白质萎缩、脑白质损伤和腔隙性梗死的存在提示脑小血管疾病。应用线性回归分析GFR和脑影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低GFR患者具有更低的脑容量,更高的WML容量。结论肾功能损害和脑小血管疾病的CT检测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s)的相关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估WMLs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WMLs组和重度WMLs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重度WML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和胱抑素C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OR=1.06,95%CI=1.01~1.12,P<0.05)和胱抑素C水平(OR=1.32,95%CI=1.07~1.55,P<0.0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胱抑素C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nT测定在急性脑卒中时的意义。方法对118例急诊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即刻和6h后2次抽血进行cTnT测定,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NT异常者33例,占20%,有心脏症状者17例,占50%,最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并给予抗凝治疗。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NT测定可发现无心脏症状者合并的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发现并命名,是基底动脉尖端缺血或闭塞所致血循环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损害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发病凶险,症状复杂,易被误诊、漏诊,且多预后不良,故发病早期尽早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本院2009-04—2013-01收治的20例TOBS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隐球菌性脑膜炎、肺影球菌病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患者因病情迅速恶化,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以脑膜炎及肺部损害为主,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的修复材料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的效果。方法:对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68例,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体或MEDPOR外科种植体修复眼眶壁爆裂性骨折,观察不同的修复材料在术后对眼球内陷的修复效果以及复视的缓解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修复30例,其中眼眶下壁骨折12例,眼眶内侧壁骨折1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1例眼眶内陷矫正欠佳;1例复视仅部分矫正;2例出现轻度下睑外翻。采用MEDPOR外科种植体修复38例,其中眼眶下壁骨折13例;眼眶内侧壁骨折25例;术后2例眼球内陷矫正欠佳;1例轻度下睑外翻。两组其余病例眼球内陷及复视均得到修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修复材料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和MEDPOR外科种植体均是修复眼眶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材料,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