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KI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high T细胞表面KIR分子表达,并与正常外周血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8^high T细胞KI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D8^high T细胞。正常外周血CD4^+T细胞几乎不表达KIR,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达KIR。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表面KIR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婴儿消化道管壁薄弱且管腔狭窄,采用成人内镜取异物时,闽内镜直径较大而导致黏膜损伤,压迫气管而影响呼吸。笔者采用小儿胃镜对1例婴儿施行胃内异物取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随访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接受ESD治疗的654例患者中79例(12.1%)出现术后食管狭窄,从接受ESD到发生狭窄的中位时间为27(17,43)d。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Ⅱa型病变狭窄发生率是Ⅱc型病变的6.601倍(95%CI:1.518~28.709,P=0.012),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17.408倍(95%CI:8.009~37.839,P<0.001)和52.439倍(95%CI:23.905~115.029,P<0.001)。79例狭窄患者中27例为严重狭窄,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环周比例75%~<100%和100%者严重狭窄发生率分别是环周比例<75%者的7.775倍(95%CI:1.977~30.577,P=0.003)和70.062倍(95%CI:19.879~246.926,P<0.001)。结论 早期食管癌病变形态和病变环周比例是ESD术后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病变环周比例是严重狭窄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4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确诊的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并出血的16例患者,均采用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止血成功率为100%,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结论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尼龙绳治疗Dieulafoy病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无再出血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下,对76例不叫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 76例患者中发现病变63例,病变检出率为82.9%.包括单发或多发性小肠溃疡17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钩虫病7例,息肉病6例,血管畸形6例,憩室病4例(其中美克尔憩室3例),克罗恩病4例,间质瘤4例,高分化腺癌3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蛔虫1例,未见明显异常1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末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柏健鹰  王沂芹  郭红  张朋彬  王雷  樊超强  叶秋  赵晓晏 《重庆医药》2009,38(15):1921-1922,1925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相似文献   
7.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生理功能广泛,它不仅可以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的活性,还在细胞生长、凋亡等方面发挥了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1995年以后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功能及其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急诊胃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头凝固疗法对上消化道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13例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Dieulafoy's病)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头凝固治疗.结果:42例患者经首次治疗后,有38例(90.5%)出血停止(消化性溃疡35/38,Dieulafoy's病3/4),再出血率为23.7%(9/38).手术率为19.0%(8/42),无死亡发生.结论: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及热探头凝固法是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消化系肿瘤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54例消化系肿瘤患者的血清EGF及TGF-α的水平.35名健康献血员血清EGF及TGF-α的水平. 结果:肝癌、胃癌、肠癌、胰腺癌和正常对照组ECG(ug.L-1)水平分别为1.49±0.65,1.45±0.77,1.43±0.34,1.65±0.47和0.73±0.18;TGF-α(ng.L-1)水平分别为14.7±7.0,8.6±3.4,12.1±2.0,13.5±7.7和5.9±1.6.各肿瘤患者血清EGF及TGF-α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肿瘤组EGF水平均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无差异.胰腺癌组、肝癌组、肠癌组血清TGF-α水平显著升高,与胃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消化系肿瘤患者血清EGF及TGF-α水平升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