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露阳  张雄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9):1005-1006
目的探讨核因子-B(NF-B)抑制剂毗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A17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A172细胞24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抑制前后L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PDTC浓度越高,NF-B活性被抑制越明显;当PDTC浓度达到100mol/L时,NF-B的活性基本上完全被抑制。随着NF-B活性的抑制,Livin蛋白表达逐渐下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DTC可以诱导人胶质细胞瘤A17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DTC抑制NF-B信号传导通路,下调L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分析“7.23”温州动车事故伤员伤情特点,探索救治经验. 方法 以“7.23”温州动车事故生存和死亡伤员共17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严重程度等信息,并输入由第三军医大学中华创伤数据库中心研制的创伤数据库系统V3.0进行评分和分析. 结果 事故后24 h内共收治伤员137例,男76例,女61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生存136例,救治无效死亡1例;撞击伤、挤压伤及重物坠落砸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生存伤员中,多发伤108例(79.4%);所有生存多发伤伤员中,以胸部、头部和四肢分列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常见受伤部位;TI分值最小5分,最大27分.TI分值≤9分4例(3.7%),10 ~ 16分86例(79.6%),≥17分18例(16.7%).ISS< 16分的伤员78例(72.2%),ISS≥16分的伤员30例(27.8%),其中ISS分值最小3分,最大75分.共死亡40例(包括入院后救治无效死亡1例),死亡伤员均为多发伤,颅脑损伤为第1位死亡原因. 结论 本次动车追尾事故伤因复杂,多发伤发生率高;损伤程度不一,但总体情况较轻;常见损伤部位分布在生存伤员和死亡伤员中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这些伤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现场检伤分类、逐级转运、专科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微创碎吸、尿激酶溶凝引流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CT摄片以颅表定位,予颈侧标出靶点,定向颅内置管行液化引流。结果所有病例予7d内血肿基本清除。临床症状好转明显。结论床旁开展微创置管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具有创伤小、术式简便。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抵抗素rstn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 方法选择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10只),轻、中和重度损伤组(每组25只).应用液压冲击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并应用RT-PG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伤后3,6,24,72 h和1,2,4周脑组织rstn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监测损伤中度组大鼠外周血糖浓度变化,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重度损伤组大鼠于伤后24 h,中度损伤组大鼠于伤后72 h,轻度损伤组大鼠于伤后4周rstn基因的表达开始明显上升(P<0.05).伤后4周时,所有损伤组海马、丘脑及皮质区域rstn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其中海马区域最高,丘脑区域最低(P<0.05).不同区域均存在损伤侧rstn基因表达较高,对侧较低的现象(P<0.05).重度损伤组大鼠rstn基因表达升高最明显(P<0.05).脑组织rstn基因表达变化与外周血糖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5.32,P=0.03). 结论 TBI后rstn基因表达明显增加,rstn基因表达的时程变化可能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TBI后rstn基因存在同侧海马区域表达明显升高的组织分布特征.创伤后脑组织rstn基因表达变化与血糖代谢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存活伤员的损伤特点,探讨并分析事故初期伤员的救治策略.方法 以事故后24h温州市各大医院救治的事故伤员为对象,收集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部位、损伤严重程度等信息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3.0进行分析.结果 事故发生后24h温州市各大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例,年龄在2.5 ~69岁之间,男性占55.89%,女性占44.11%;主要以钝器致伤为主;存活伤员中多发伤占79.41%,实质性受伤部位以胸部为第1位、其次是四肢和脊柱;所有伤员均现场急救后直接送至就近医院.结论 直接外力及惯性、离心力引起的钝器伤是存活伤员主要的致伤原因,胸部、四肢及脊柱为主要的受伤部位,对事故伤员救治初期的治疗以抢救生命、分诊和后送为主.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总结预防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结果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2.67%),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1例肺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发生。其余患者行B超筛查未发现阳性病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积极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颅脑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325例以颅脑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结果治愈185例;好转83;重残21例;死亡36例.结论重视院前急救,早期救治与合理手术以及重要脏器的有效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章巍  陈大庆  林露阳  徐海艇 《医学争鸣》2009,(20):2156-2156
0引言 有研究表明乌司他丁(UTI)对颅脑损伤有脑保护作用.本研究我们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含量的影响,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往往需手术治疗.若合并糖尿病则由于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骨质疏松发生率高,病情更加复杂,易出现护理并发症,护理难度大.我科自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共对86例合并糖尿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疗效满意,均无并发症发生.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所致骨折伤情特点。方法对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住院治疗的136例存活伤员中的骨折伤情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损伤部位、致伤原因等信息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3.0进行分析。结果事故后温州市各大医院共收治骨折患者共55例,占存活伤员总数的40.44%,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骨折中受伤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四肢为第1位,脊柱和骨盆分列第2、第3位。结论此次动车事故造成骨折的伤情特点为骨折部位以四肢及脊柱骨折为主,伤情多样但总体程度较轻。依据这些特点,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安全设施及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从而提高骨折伤员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