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结果:金属内支架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致血栓形成性、永久性存留体内、再狭窄仍较高、金属表面难以附载药物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近些年对支架材料、构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均作了不少改进,更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覆膜支架的出现和生物学支架概念的提出,使血管内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论: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过度灌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特效穴针刺法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颅脑创伤后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颅内压监测、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则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取双侧攒竹、内关、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对照组予氯丙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及见效速度。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7例因颅脑创伤病情危重而死亡,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9.05%(29/4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10rain、10~20min及20~30rain治疗组分别有14、22、5例见效,对照组分别为18、7、4例,治疗组20min内见效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效穴攒竹、内关、足三里联合针刺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呃逆总有效率高、见效快,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6例)及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每日20 m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脑脊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同时监测患者颅内压(ICP)变化,并在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判断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及伤后1d脑脊液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均P> 0.05),伤后3、7及14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治疗前及伤后1d,治疗组IC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 0.05),在伤后3、7、14 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01);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7.03%比38.89%,P<0.05),预后改善明显.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TNF-α及IL-6表达水平,降低ICP,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 结果:金属内支架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致血栓形成性、永久性存留体内、再狭窄仍较高、金属表面难以附载药物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近些年对支架材料、构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均作了不少改进,更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覆膜支架的出现和生物学支架概念的提出,使血管内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论: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过度灌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亚低温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ELISA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同时监测病人颅内压(ICP)以及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栗: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颅内压明显降低(P〈0.01),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颅内压,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L—arg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冉灌注(MI/R)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左旋精氨酸(L-arg)对其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成功建立MI/R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缺血30min组(B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C组)及L—arg+缺血30min+再灌注1h组(D组);酶动力法测定CK、LDH活性;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ET-1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ET-1在心肌组织中的变化。结果:MI/R损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ET-1大量释放,且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Westernblot娃示A组、B组、C组、D组与内参相比较,比值分别为0.52、0.67、0.94、0.58。结论:L-arg可逆转ET-1的异常变化,减轻MI/R损伤。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颅骨修补材料也在不断更新,主要有自体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和异体材料。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2010-10。检索关键词:颅骨修补;修补材料;自体骨;硅胶;骨水泥;EH复合材料;钛网;并发症。纳入标准: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45篇。结果与结论:自体骨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现象,但来源受到限制,移植物可被吸收。医用硅胶价格低廉,但组织相容性不够;骨水泥取材容易,价格便宜,但易损伤脑组织。EH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和骨结合性较好,但病例数不够。钛合金组织相容性好、性质稳定,但价格昂贵。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当地设备及技术水平等选择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努力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结果:金属内支架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致血栓形成性、永久性存留体内、再狭窄仍较高、金属表面难以附载药物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近些年对支架材料、构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均作了不少改进,更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覆膜支架的出现和生物学支架概念的提出,使血管内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论: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过度灌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本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及亚低温治疗中心使用利奈唑胺治疗14例MRS颅内感染患者的资料.于治疗前及治疗7d、14d取血及脑脊液(CSF)培养,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和细菌学检查,评估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给予MRS颅内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治疗14 d后,患者临床症状和CSF化验指标显著好转;CSF葡萄糖(mmol/L)由1.00(0.65)升至3.15(1.60),CSF蛋白定量(mg/L)由2238.50(2072.50)降至606.50(217.30),CSF白细胞数(×106/L)由920.00(1587.50)降至30.00(40.00),CSF中性粒细胞比例>0.20者由14例减少至1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水平(μg/L)明显降低并恢复正常[由0.65(1.16)降至0.08(0.09),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2/14),CSF细菌清除率达100%.给予利奈唑胺期间,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奈唑胺能够有效控制MRS颅内感染和缓解炎症反应,疗效明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颅骨修补材料也在不断更新,主要有自体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和异体材料。 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2010-10。检索关键词:颅骨修补;修补材料;自体骨;硅胶;骨水泥;EH复合材料;钛网;并发症。纳入标准: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45篇。 结果与结论:自体骨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现象,但来源受到限制,移植物可被吸收。医用硅胶价格低廉,但组织相容性不够;骨水泥取材容易,价格便宜,但易损伤脑组织。EH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和骨结合性较好,但病例数不够。钛合金组织相容性好、性质稳定,但价格昂贵。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当地设备及技术水平等选择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努力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