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大鼠海马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背景及目的抑郁症发病机制不清。结构影像、遗传、神经生化的研究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种种证据也显示抑郁症的发病在脑代谢层面是有其器质性基础的,但至今还无明确、统一的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通过建立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分析海马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旨在探索抑郁症新的治疗靶点,为建立客观的诊断、治疗、停药指标提供线索。方法以雄性成年SD大鼠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制作抑郁症模型。将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蒜素诱导THP-1细胞凋亡中P38MAPK及Fa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大蒜素对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内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表达及分布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蒜素处理前后细胞内P-p38MAPK和Fas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TT显示大蒜素能抑制THP-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72h中效浓度(IC_(50))为12.8 mg·L~(-1).Annexin V-FITC/PI检测凋亡率随大蒜素浓度增加而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药物处理后P-p38MAPK表达增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与细胞浆,而阴性对照组仅弱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分析P-p38MAPK,Fas蛋白表达量随大蒜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其阴性组、72 h的1/2 IC_(50)组、IC_(50)组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259 8±0.013 2,0.361 2±0.008 3,0.505 6±0.005 5;Fas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87 4±0.008 9,0.426 8±0.007 9和0.597 1±0.010 9,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蒜素可诱导THP-1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38MAPK/Fas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诱导U937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抑制人淋巴瘤细胞(U937)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Mat对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双标记染色结合FCM检测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Bcl-2 mRNA表达.结果:Mat(0.2~0.5 g/L)作用24,48,72 h后对U937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或P<0.01),在该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 g/L;Mat 0.2~0.5 g/L组作用U937细胞72 h后,s期细胞比例均增加,细胞发生S期阻滞(P<0.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5.32%,8.17%,11.20%,与U937细胞对照组(1.84%)及Mat 0.1 g/L组(1.95%)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T-PCR显示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弱,且随剂量增加越明显.结论:Mat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对U93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使细胞发生S期阻滞;Mat可以下调U937细胞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被誉为20世纪的3大科技工程之一。其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宣告了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其中,功能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的重心,蛋白质组学则是其“中流砥柱”。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疾病的物质。药物的研究与发现关系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的繁衍。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的发展,揭示蛋白质活动规律,为发现新药提供了新靶点,也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效率,如结构蛋白质组提供的三维结构,结合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计算机学和生物信息学,将促进药物靶点发现和验证、设计和产生新的先导化合物和目的物。本将蛋白质组学及药物蛋白质组学在药物靶点发现和确认以及药物发现过程中有关技术和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Boma病病毒的感染率情况,分析Bom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4-01/2005-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型诊断标准的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确诊患者,另以30例健康自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取10mL外周枸橼酸二钠抗凝血,采用Ficoll-conray液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RNA,随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A260,A280值,计算RNA浓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完整性检测,建立Boma病病毒P24阳性定量标准曲线。随机抽取一浓度质粒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采用荧光定量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NA中Bom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 结果:①5个梯度阳性模板定量扩增后均呈典型的S形,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96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质粒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列数据库中调出Boma病病毒的第二开放阅读框(ORFII)区P24序列一致,确定扩增成功。②4份样本电泳后可见28s,18s两条清晰的条带和稍欠清晰的5s条带。A260/A280值分别为1.825,1.946,1.833,1.895,均在1.8以上。RNA浓度分别为0.584,0.872,0.416,0.524mg/L。RNA的提取质量达到聚合酶链反应要求。③电泳条带清晰,反转录及第1轮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④第2轮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模板扩增荧光呈典型的S形,说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om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与正常对照者的阳性率均为0%,无差异。 结论:本实验不支持Bom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现将以颈部炎性包块为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6岁。因发现颈部包块2个月,进行性增大5d入普外科。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包块,包块无活动性,无明显疼痛及局部皮温升高,院外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于入院前5d,颈部包块迅速长大,同时下颌部也出现包块,无心悸、胸闷、多汗。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轻度贫血貌,下颌部到颈部可触及质硬肿物,呈片状分布于患处,无活动性,无压痛及波动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甲状腺触诊欠清,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未见异常。辅助检查:抗核抗体谱、抗“O”、类风湿因子、肝…  相似文献   
7.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8岁。因左上腹不适伴反复乏力、盗汗、咳嗽3个月入院。查体:T38.0℃,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咽稍红,扁桃体不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下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无特殊;腹膨隆,巨脾,Ⅰ线10cm,Ⅱ线12cm,Ⅲ线2cm,质中,轻压痛。入院血常规:WBC286.2×10^9/L,HB75g/L,PLT302×10^9/L,幼稚细胞62%,网织红细胞(RET)1.9%;骨髓涂片:粒系增生极度活跃,中性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为71%;Ph染色体阳性;肝功能:白蛋白31g/L,总胆红素(TB)64.1μ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对人Burkitts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苦参碱对Raji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Fas,FasL,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苦参碱0.2~1.6g/L作用Raji细胞24,48,72h后,对Raji细胞生长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4g/L.苦参碱0.4,0.8,1.6g/L组作用48h后,Raji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15.10%,27.88%,48.08%,与对照组8.78%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as,FasL,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随苦参碱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论:一定浓度苦参碱可诱导Raji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Fas,FasL蛋白的表达以及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通过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U937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tine,Mat)对人淋巴瘤细胞株(U937)的抗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0.1,0.2,0.3,0.4,0.5 g·L~(-1)Mat处理U937细胞后,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拒染法及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细胞MAPK的磷酸化活性.结果:0.2 g·L~(-1) Mat对人组织淋巴瘤U937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0.2 g·L~(-1) Mat作用U937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目减少,有些细胞变小、变圆,随着Mat作用浓度的增加,U937细胞逐步出现增多的凋亡细胞;Mat可以抑制U937细胞中ERK的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38和JNK的活性.结论:Mat可以在体外抑制人淋巴瘤细胞U937的增殖作用,诱导其凋亡,并且Mat可能通过抑制U937细胞中ERK的活性,提高p38和JNK的活性发挥其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