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例阳性病人3d全粪的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卵在粪便中的分布具有聚集性。虫卵主要分布在粪便的表层及头端,从表面至内部及从头至尾部虫卵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随着时间的不同粪便中的虫卵计数亦有变化;又通过对44例阳性病人的同一粪样同时制Kato片10张,结果显示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几何均数的变化并不明显,可认为虫卵在粪便的局部是呈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2.
3.
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辅助化疗已被广泛运用到乳腺癌、宫颈癌、胃肠道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本文就近年有关实体瘤新辅助化疗及去氧氟尿苷(5'-DFUR)在新辅助化疗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连续4年对洞庭和鄱阳湖区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的疫区分型建议,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定义和划分原则;阐明了不同类型疫区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暴露和感染的相互关系;根据试点区的防治效果和费用分析,提出了湖区3~5年的血防目标:初步建立了湖区的血吸虫传播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鄱阳湖边的一高度流行区,用Kato法重复进行粪中日本血吸虫卵的计数检查,共收集356例完整资料。结果7次粪检阳性率从1次的46.35%提高到68.82%,约上升22%。Kato法对人群感染度的估计较为准确,只需要1次检查就能准确估计出当地的人群感染度。间接血凝法(IHA)的阳性率与7次Kato法的结果相近,对人群阳性率的估计较好;但因IHA存在着明显的假阴性与假阳性,使IHA诊断某一个体是否感染时的真实性较小(约登指数为0.28),IHA最好只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在人群中应用时应考虑实际感染率对结果的影响。孵化法的阳性率较Kato法为低,现场工作中需注意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滩地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过程的研究,在两阶段催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湖滩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模型。根据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计传播模型的各个参数;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的阴转速率约为025,同时对不同类型人群的各个参数(β1、β2)进行估计,这些参数决定着传染源、钉螺等因素对传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用南矶山(鄱阳湖区)和新尚村(洞庭湖区)实际观察资料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对湖滩地区各种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从理论上寻找优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的实验室资料入手,了解体内成虫对子数与粪中央卵计数的关系。在暂不考虑密度依赖效应的情况下,动物宿主猴子的h值(每对虫制2张41.5mg的改良Kato涂片的平均虫卵数)为0.4;考虑全部种类的动物实验结果,h值为0.17。用虫卵计量变异的数学模型来探讨人类h值的大小,发现h值较大时(如0.40),模型的拟合优度明显地低于取较小数值时.且当h≤0.17时模型对h值的依赖性显著地降低。流行病学现场资料结合数学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h值为0.17。  相似文献   
8.
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对居民接触疫水进行定量研究,为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1997年5~11月,在坑内水网型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对689名居民接触疫水行为进行了每半个月1次,每次2d的调查,内容包括接触疫水方式、时间、地点、持续时间、暴露面积。结果成年男性接触疫水以下水田、犁地等生产性为主,成年女性不仅有生产性接触,还有洗衣、洗菜等生活性接触。5月和7月是该地区的农忙时节,也是成年人接触疫水高峰季节。青少年接触疫水主要是洗衣、洗菜、抓鱼虾、玩水等非生产性接触,且在整个感染季节都处于相对低暴露状态,但其感染的发生率却很高。结论垸内水网型疫区不同人群疫水接触特点不一样,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其行为改变,达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目的;成人疫水接触多系生产性的或是生活必需的,根据当地特点,5~7月间,加强自我防护,并于8月份根据暴露情况及时化疗,减少血吸虫在体内存活时间,在当地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血吸虫病防治手段。研究还表明低年龄组易感。  相似文献   
9.
湖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与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本文报道了鄱阳湖区7个疫区村、13个单元人群血吸虫病再感染和疾病传播的规律,阐明了不同类型疫区中止化疗2年后疫情回升的动态,提出了4—6月间为湖区血吸虫在中间宿主—钉螺世代更替间的“交汇点”的新概念,提供了病牛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的新证据,重申了耕牛化疗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在对比不同防治策略费用—效果的基础上,创用了评价近,中、远期效果的“综合指数”,并据此提出了以易感地带为中心,开展灭螺和家畜化疗同步控制疾病传播的设想,以及近期湖区血防目标及其优化控制策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改进取样方法后,改良加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敏感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某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某村庄为研究对象,收集居民量大于50g的新鲜成型粪便,按常规方法制作2张涂片,同时取粪便头部和(或)外层的样本制作8张涂片.结果随着涂片张数的增加,检出率呈逐渐上升;在低度感染的人群中,改进取样方法后的2张涂片的平均敏感度比常规涂片高出约25%.结论改进粪便取样方法可提高改良加藤检出低度感染人群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